(三)守护健康的人

年,一张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录取通知单,高兴得老木几夜没睡稳,老木终于可以坐在梦寐以求的高等医学学府的课堂上了。

早已过而立之年的老木,对白衣梦穷追不舍,努力不已。进入医学最高学府,他以“大人学生”安慰自嘲,并坚信这是通向他人生之路的又一个充电站。他奋力追赶他的白衣之梦——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白衣战士,为自己能成为医学人才、白衣战士而骄傲。

毕业后老木转归到我医院医院医生的岗位上一待就是20个春秋,在广大患者中享有很高声誉。在医改前的困境里,医院效益最低谷时连职工工资都难保障,医院失去信心,或者跳槽走穴,或者弃医改行,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可老木却坚持着留了下来,医院仅有的病人如同磁铁般吸引着他雷打不动地挺到现在。我曾经问过老木,他说他是自学成才的,是医院培养了他,医院,人要知恩图报。

作为社区医生,陪同病人全程检查治疗是有责任心的体现。遇到夜间值班,病人病情危重,此时老木充当多种角色:是医生,亲自为病人检查诊病;是总指挥,协调沟通相关科室医生及时到位检查;是通讯员,报院领导和总值班下情上达,上下沟通,互通信息;是服务员、是护工,帮助搀扶或抬送病人,跑前跑后,室内室外,楼上楼下为病人及时手术赢得时间。老木带着丰富的情感和科学态度施救,热情真诚而积极服务,贯穿整个工作始终。这样既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医疗道德天职之所在,也是目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金钥匙,更是促进医患和谐保障健康的一味良药和催化剂。

老木所在的急诊科室工作辛苦,3班24小时轮班,随时准备着迎接接回的急重症患者。白天忙忙碌碌工作,午餐仍要自己解决。要么自带盒饭,要么一个电话服务生送来一碗面条,囫囵吞枣,将就凑合。没准还要接诊应付午饭时来的病人。有时候因抢救病人,常常会延误吃饭和下班。

老木值夜班时,经常是和衣而卧,侧耳静听门外的动静。或者闻有门铃声便一骨碌爬起,丝毫不敢迟疑,丝毫不敢懈怠。清闲的时候躺在床上想着昨天班上处置过的病人,哪里处置及时满意?哪里有漏洞不足?就这样诚惶诚恐、惴惴不安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惟恐枉穿了一回白大褂,生怕瞒天过海,误人生命,玷污了神圣的白衣天使的美称。在紧张不安中,老木已度过了二十几个春夏秋冬,以至于现在身患严重的神经衰弱,年纪轻轻却俨然一副憔悴老头样。尽管如此,老木仍然忠诚于他的医学事业,他的社区岗位和诊室病人。看着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在老自己手中复活,老木常常陶醉其中。在社区医疗工作岗位上,愿老木和他的同行谨慎仔细、妥当处置,以仁爱之心救助更多患者。

(四)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是电影《红高粱》里的一句歌词。医院病房的走廊里,妹妹手术后恢复初愈之时我由衷地呼喊出来。在她弓着背畏畏缩缩,哈着腰颤颤巍巍,扭扭捏捏地向前挪步走路时,给她以勇气,给她以信心和力量。鼓励她大胆挺起腰杆,跨步向前,迈向美好的未来,尽情享受快乐的生活。

妹妹生来瘦小,但利落能干。干起活来风风火火,风雨无阻。不幸的是她的“胆囊病”天生所得,与生俱来,患病久矣。作为兄长,同时也是医生的我很惭愧,也很无奈,常常为不能解除根治她的病痛而感叹乏术,诅咒命运的变幻莫测,坎坷多磨。有时候眼睁睁地看着妹妹受尽痛苦而束手无策。

曾几何时,妹妹为我家的生活,饱经风雨出力流汗。记忆中妹妹为了支持我上学而放弃学业,辍学回家帮母亲劳作。母亲很赞赏她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忍不拔干劲。无论天阴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在村中妹妹总是第一个天还没亮就带上几百斤的重车出发了,风里来雨里去,将家里的“特产”——农产品送到十里以外的集市上销售叫卖,换取生活费。每天总是忙忙碌碌,难得清闲。对她自己的“胆囊病”却是无暇顾及。每每腹痛发作时,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不能减轻和分担她的痛苦。只能请来乡医打打止痛针,吃吃消炎药。还是不能解决根本,仅此而已。眼看着妹妹满头大汗,坐卧不宁,痛苦不堪,叫人揪心着急。夸张一点讲,不知道有多少次痛昏过头,命悬一线,九死一生。有一次发病累及双眼颜面,发黄的眼,发黄的脸,家人担惊受怕,到处求医未果,那时医学欠发达,就这样没有根治而扛了过来。一晃妹妹已走过30个春夏秋冬,反反复复度过了无数次的痛苦煎熬。

直到我学医毕业工作后,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腹部B超明确报告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年8月的一天妹妹因腹痛突然发作,被接回我院住进外科。使人始料不及的是由于这种病少见,手术难度大,我院技术有限,不得不医院肝胆外科。

经过家人一致努力,东拼西借凑足了2万余元手术费用。陪护妹妹跑前跑后,做术前准备,找我的老师和朋友帮忙。走进肝胆外科,科里已经没有空床了,杜、孙二主任和护士长商量后将妹妹安排在走廊里,尽管如此家人不但没有抱怨反而是感激不已。

手术当日,我心里忐忑不安。明知手术的复杂性,依然在手术室门外徘徊等妹妹的手术完毕出来。我深知医学是一门科学,它难以预测、充满风险,谁也不敢保证和承诺。果然不出我所料,因为这种病例少见,病情复杂,难度大,切口渗血多。早上8时进入手术室,下午5时才出来,出来后又急送重症监护病房监护了两天。手术台下的医护人员尽管疲惫不堪,精疲力竭,但脸上还是充满着成功的喜悦。父亲盛情邀请他们去吃个午饭,被他们婉言谢绝了。经过2周肝胆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与护理才出现本文开头我为妹妹呐喊的一幕。

那日,一家人坐在母亲的生日宴席上,其乐融融,好不开心。用母亲的话说,过去穷没啥吃,经常饿肚子,如今生活好了,每天可以改善生活多吃些有油水的东西,妹妹却容易腹痛发作,现在终于可以不再因胆囊病而挑三拣四了。妹妹微微一笑,满脸洋溢着幸福,这下再也不用忌口了。家人为她高兴,父亲给她夹来了大肉,母亲为她递上了鸡蛋。我在一旁风趣地说:“这下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了。”

作者简介:

林远华,男,祖籍西安,现供职医院。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楹联协会会员,陕西孔子学会会员,陕西国医研究会会员,西安太一书院副秘书长,西安日报西安晚报通讯员,阎良区作家协会理事,医院医师。80年代开始创作,作品散见于《健康报》《现代护理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医师报》等报刊杂志。连续多次在网络,报刊等媒体征文中获奖。

春联预定中······

年年春节,春联少不了。

联系人:王老师

(   恬淡生活

投稿邮箱:yibanshuxiang

.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l/12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