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三把“板斧”,介入治疗的出现,为战胜恶性肿瘤增添了“第四种武器”。

介入疗法治肿瘤无需病人“开肠破肚”暴露病灶,医师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仅通过几毫米的“针孔”或者是通过人体组织原有的腔道,与肿瘤病灶“近距离接触”,把“战场”控制在局部,保护其他器官组织,减少“伤及无辜”的现象,并且能提高疗效。

眼下,人们对于介入治疗的了解不多。其实,介入治疗的种类繁多,手段也比较多样,但基本技巧相似。专家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介入治疗肿瘤的五大法宝:“灌、堵、通、消、取”。

“灌”: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肿瘤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射到肿瘤病灶呢?介入治疗的“灌”将此变为现实。

治疗中,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医师从患者体外把一根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将等于或小于静脉用药量的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在肿瘤病灶内,从而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

在经过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杀伤作用,以期实现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与此同时,降低机体其它部位的组织细胞受到的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目前,这种“灌”的治疗手段,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肺癌、肾癌、头颈部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尤为有效。

“堵”:切断“粮草”,“饿死”肿瘤

已有的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供血血管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一旦堵塞其供血血管,肿瘤在失去了营养及氧气供给就会死亡。

介入治疗肿瘤的法宝——“堵”,是指将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后,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等)栓塞供养肿瘤的动脉,以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来源。这种方法与灌注化疗同时进行,两者协同作用可使肿瘤灭活,使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被“饿死”。

针对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可以切断子宫肌瘤的供血,使子宫肌瘤缩小,减少月经出血量、下腹痛、肿块或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同时保留子宫,使患者的正常生理、生育功能得以保留。

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不留瘢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子宫动脉栓塞术已成为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此外,“堵”还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通过栓塞术阻断肿瘤动脉血供,以减少术中出血,为外科手术切除铺平道路,并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通”:缓解癌变引起的腔道狭窄

人体内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血管等,这些部位长了肿瘤后,往往会导致堵塞或压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食管癌会引起吞咽困难;食管癌手术、放疗后的瘢痕也会引起狭窄导致吃饭、饮水困难;胆管癌、胃癌、胰腺癌会堵塞、压迫胆管,胆汁排不出,从而表现为人发“黄”,全身瘙痒;一旦气管受压则引起呼吸困难;肺癌、纵膈淋巴瘤等压迫上腔静脉血管,则会引起患者面、颈、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肿,眼部可见球结膜水肿,并伴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值得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合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l/57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