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8月第9卷第8期

郑伟达

医院

-

        --

医院郑伟达教授

  著名肿瘤专家郑伟达教授,医院创始人.曾于年创立了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疗法主要通过药疗心疗体疗食疗四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对身体进行辨证论治,从身体上、精神上、思想上、物质上等方面发挥作用.上万名患者因此受益,延长寿命达5年以上,最长的已达20年,多数患者至今仍健在.且将历经十多年研制而成慈丹系列抗癌药物做为药疗的核心用药,已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近百万名患者中使用,被患者誉为肿瘤患者的救命良药.为世界肿瘤疾病的治疗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中医治疗肿瘤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所创立的伟达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在我国中医治疗肿瘤领域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胰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郑教授认为该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膏粱厚味,或狂饮酒浆,损伤脾胃,或情志不调,蛔虫上扰,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湿热内蕴,瘀阻中焦而成.郑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注重四位一体疗法治疗胰腺癌.文章介绍了郑教授治疗该病经验,郑教授治疗肝胆湿热型胰腺癌以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气血血瘀型以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并列举验案数则.

胰腺解剖图

  郑伟达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郑孙谋教授及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等职.郑教授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注重整体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总结并创立了四位一体抗癌疗法.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匪浅.现仅就郑教授对胰腺癌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胰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第九位,病死率第四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就发生转移,特别是腹膜后复发和肝转移,使得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极差,统计显示5年生存率6%.根治性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胰腺癌的第一选择,但是52%~55%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是已伴有远处转移,只有10%~20%的患者能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常有复发或转移.对于丧失了手术机会的患者,西医以口服吉西他滨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5年生存率仅2%~6%.郑教授采用中医四位一体抗癌疗法治疗胰腺癌,在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病因病机

  胰腺癌指发生于胰头、胰体、胰尾部癌和壶腹癌.属恶性程度高、临床病程短、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中医无专门论述,散见在脘痛膈痛痞气积聚伏梁黄疸等篇章.目前临床多以淬积名之.《灵枢·厥病篇》曰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否?岐伯曰:病名伏梁以上经文是有关胰腺癌症状的最早描述.《难经·五十六难》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等,以上描述了类似胰腺病变的临床特征.《金匮要略·腹满寒病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兰室秘藏》记载:脾病,当脐有动气,按之劳若痛,动气筑筑然坚牢如有积而硬,若似痛也,甚则亦大痛,有是则脾虚病;认为胰腺癌的病因是湿热内伤脾胃,脾虚气滞.郑教授认为胰腺癌的病因病机不外是内、外二因.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膏粱厚味,或狂饮酒浆,损伤脾胃,或情志不调,蛔虫上扰,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湿热内蕴,瘀阻中焦而成.临床分型为:肝胆湿热型、气滞血瘀型.

二、分型施治

  1.肝胆湿热型:肝胆湿热型胰腺癌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膏粱厚味,或狂饮酒浆,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互结,阻遏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久之积而成.《张氏医通》曰:此得之湿热伤脾,胃虽受谷,脾不运输,故成痞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曰: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痰,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该型胰腺癌症见左上腹部疼痛、拒按,多有黄疸,并见呕吐,发热,口苦,食欲差,便秘,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郑教授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法.方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方药: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0g,龙胆草10g,黄芩10g,黄连10g,白芥子10g,丹参15g,半枝莲3g.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以其善能清热利湿退黄,臣以黄连、黄芩、龙胆草、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因湿热从小便而出,佐以大黄、白芥子、丹参、泄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热由大便而下,诸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瘀热得下.

中医中药治疗胰腺癌

  2.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胰腺癌主要是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气机瘀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久瘀结而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该型胰腺癌症见左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或定点刺痛,引腰背痛伴胸闷不舒,苔白,质暗,脉沉.郑教授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活血.方药组成:生地15g,桃仁10g,红花5g,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丹参10g,郁金10g,山楂10g,柴胡10g.本方以血府逐瘀汤去当归、赤芍、甘草加香附、郁金、山楂而成.郁金祛瘀止痛,行气解郁;香附通十二经气分,利三焦解六郁.两者相配,既取郁金利血中之气,也取香附行气中之血,两者合为活血行气.加山楂消食积,散瘀血.共奏疏肝和胃,理气活血之效.

三、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女,54岁,工人.年9月,患者因不明原因黄疸3月余而行CT检查:(1)胰头占位性病变,侵及胆总管;(2)轻度脾大,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近一年,疗效不甚满意.年8月14日,CT复查:胰头肿大,边缘清楚,胰头最大直径约px;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胰头增大考虑占位性病变,遂于年9月9日来我院求诊.现主要症状:腹部隐痛,饮食纳减,寝差.临床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侵及胆总管.中医辨证:肝胆湿热,瘀毒蕴结.治宜: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软坚散结.处方:(1)慈丹胶囊,60粒×10盒,每次5粒,4次·d-1,饭后服;(2)汤剂:茵陈30g,栀子9g,黄芩9g,川楝子9g,元胡9g,炒枣仁15g,生白术9g,茯苓15g,炒谷麦芽各10g,炒山楂10g,郁金10g,7剂,1剂·d-1,水煎服.二诊(年11月16日):患者腹部隐痛大为减轻,饮食增加,各症状均已好转,故要求继续服用上药,处方:成药同前,汤剂:上方去茵陈、川楝子,继服.嘱之:(1)定期复查;(2)饮食有度,多食清淡之物.三诊(年2月8日):患者今日来电话高兴地告知,目前身体恢复得很好,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并告之准备今年6、7月份到北京来复查.年7月,患者携同其爱人、孩子一同来京,经年7月3日CT检查:胰头局部增大边缘清楚,胰周脂肪层清晰,胰尾、脾、双肾未见异常,胰膜后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说明一年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郑伟达教授亲自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

  病例2:患者,男,农民,年3月21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右上腹部疼痛,医院行剖腹探查,确诊为胰头癌伴腹腔广泛转移,已无法切除.1个月来腹痛便秘反复发作,黄疸持续加深,经亲戚推荐到我院就诊.证见:消瘦,皮肤深黄而晦暗,上腹胀痛拒按,舌苔黄腻,脉弦滑.诊为肝胃湿热久蕴,瘀毒互结,采用国药慈丹抗癌冲击疗法,治以慈丹胶囊、茵陈双白丸,消癀每次各5粒,4次·d-1.3个月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继续服药5个月,肿块明显缩小.医院复查后认为上药确实抑制了肿瘤的扩散,为手术创造了条件,遂于年3月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继续服药3个月,已完全康复.年4月20日,医院送来感谢的牌匾.

慈丹胶囊

  病例3:患者,女,42岁,教师,年5月23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腹胀,食后胀甚,纳呆,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胰腺癌,并住院行放疗7个疗程,化疗5周期,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剧烈,癌体逐渐增大.现主要症状:右上腹发作性刺痛,胃脘部胀满,食后胀甚,纳差,舌质暗,苔白,脉沉涩.辨证:肝郁气滞,瘀毒互结,处方:(1)慈丹胶囊,60粒×10盒,每次5粒,4次·d-1,饭后服;(2)汤剂:生地15g,桃仁10g,红花5g,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丹参10g,郁金10g,山楂10g,柴胡10g,川楝子9g,炒谷麦芽各10g,炒山楂10g,15剂,1剂·d-1,水煎服.二诊(年7月1日)患者右上腹发作性刺痛明显减轻,胃脘部胀满略减轻,饮食增加,舌质淡,苔白,脉沉.处方:成药同前,汤剂:上方去川楝子,继服.嘱:(1)调情志,节饮食;(2)定期复查.三诊(年9月10日)患者1医院复查CT显示癌体未增大,活动后左上腹隐痛轻,胃脘部胀满明显减轻,饮食可,舌质淡,苔白,脉弦.处方:成药同前,汤剂:上方加葛根10g.随访6年,健康如常,并无发作,能参加劳动.

      -

官方QQ:6--

官方网站:       







































白颠风
白癜风中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ys/18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