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病因 >>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三期腺病毒
一、腺病毒基本介绍:
a.腺病毒(Adenovirus)分类上属于腺病毒科,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双股DNA病毒。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及眼的疾病,少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b.腺病毒比较稳定,对离子去污剂、有机剂溶剂、低PH以及多种蛋白酶有抵抗力;
c.根据腺病毒的血凝特性、DNA同源性、G/C比例和在鼠类中引起肿瘤的能力,将其51个血清型分成6个群(A-F);
d.HAdV是DNA病毒,通常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或结膜轻度感染。罕见的临床疾病还包括出血性膀胱炎、肝炎、出血性肠炎、胰腺炎、肾炎、或脑炎。人腺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多为婴幼儿,可能是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全,缺乏体液免疫;
二、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测:
腺病毒的检测方法大体概括可分为两类: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对腺病毒外层蛋白衣壳上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即有经典的血凝抑制试验和特异性抗血清中和试验外,还有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研究实践已经证明此种方法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且灵敏度较低。急性期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G抗体4倍以上升高。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多重PCR、巢式PCR、荧光定量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检测、核酸杂交、原位杂交及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等,这些方法使腺病毒的分型方法有了飞跃的改进,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大大提高。PCR是诊断腺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急性期患者咽拭子标本应用巢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腺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
肺部影像学检查:
——腺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变和渗出影。一侧肺或双肺结节状、斑片状、小片状或大片状的实变影,病变中心密度较高,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在实变影周围出现斑片状、小片状、大片状或云絮状渗出影。个别可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多为单侧。重症肺炎表现为一个大叶或两个大叶以上的实变影,其内无支气管征,或表现为一个肺段的实变,病变形态和范围变化较快。个别危重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2d内从结节状、小片状或斑片状实变影发展为大片实变影。
三、腺病毒所致的疾病谱与型别分布:
四、mNGS在腺病毒检测的应用:
24岁青年男性,患有STA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连续4周持续发热、夜间盗汗医院就诊。患者5年前诊断出斯塞格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zulgai)感染相关的脊髓炎,治疗30个月好转。停药1年后,旧疾复发,出现背部疼痛不已的症状,继续使用乙胺丁醇、利福平、阿奇霉素三药联合治疗。查体:患者脸色苍白、萎靡不振、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显示IgG抗体和炎症标志物急剧升高。患者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疾病病因探查检测。针对血液、粪便、骨髓、活检组织等样本,进行了染色、培养、免疫和分子检测(具体见下表),结果回示均为阴性。未见代谢性以及恶性肿瘤的异常指标。CT和MR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脾损伤,脊髓损伤进展迅速,肝活检可见坏死性肉芽肿。入院后,患者经验性抗细菌治疗,先后使用6种抗生素。症状稍有缓解,体温和炎症指标较前下降。但影像学提示肝损伤进展、胆汁淤积、肝内胆管扩张、需要行肝穿刺引流术。取骨髓和2份肝组织(间隔一个月)进行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两份肝组织均检出腺病毒。随后血浆、肝组织以及骨髓特异性PCR结果均回示腺病毒阳性。腺病毒是常见的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病原菌,并且其感染有一定的自限性,可在短期内自愈。然而,对于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重度联合免疫缺陷患者,腺病毒感染可以导致重症肺炎、肝炎和其它播散性疾病,致死率高达50%-80%。STAT1免疫缺陷患者对结核杆菌、沙门氏菌以及其它的胞内菌易感,先前也有感染疱疹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报导,但从未有该类人群感染腺病毒的报导。在多方检测无果,临床将目光投向了新技术mNGS。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mNGS在多份样本中同时检出了腺病毒,最终辅助临床诊断,而且在启用抗腺病毒的试验用药Brincidofovir以后,患者奇迹般的恢复令人惊叹。五、治疗:
目前尚无明确针对腺病毒的特效治疗。临床上应以对症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可考虑使用以下药物,早期应用可能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作用:①利巴韦林静脉滴注,0.4~0.6g/次,1次/12h。②干扰素喷鼻剂喷鼻腔,4次/d。个别患者使用利巴韦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敏感体质者可致轻度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推荐剂量甲泼尼龙80~mg/d,具体剂量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调整。应同时给予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并注意骨缺血性改变和继发感染,如细菌和(或)真菌感染,结核患者须警惕原已稳定病灶的复发和扩散;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合并细菌感染者,根据病原可使用阿奇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中药治疗:早期可使用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口服中药制剂,也可使用痰热清、热毒宁、清开灵等静脉用制剂;危重型肺炎治疗:少数腺病毒肺炎病例病情急剧进展,出现Ⅰ型呼吸衰竭,进展至急性肺损伤或ARDS,甚至死亡。因此对重症患者必须严密动态观察,加强监护,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加强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保护,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及时处理合并症。参考文献:
1.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新突发传染病中西医临床救治课题组.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J].解放军医学杂志,,38(7):-.2.谢立,杨旭辉,陈恩富.腺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3):-.3.Averbuch,D.,Safadi,R.,Dar,D.,Wolf,D.,Cherniak,M.,Sorek,R.,Amit,S.().SuccessfulBrincidofovirTreatmentofMetagenomics-DetectedAdenovirusInfectioninaSeverelyIllSTAT1-DeficientPatient.The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journal.-------------------------------------------------
往期回顾: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一期)——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二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脓肿分枝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三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四期)——惠普尔养障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五期)——鹦鹉热衣原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六期)——布鲁氏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七期)——诺卡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八期)——疱疹病毒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九期)——嗜肺军团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期)——肠球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一期)——Rothiaaeria(空间罗氏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二期)——EB病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