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等优点,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为涉及胶囊潴留的问题,医生通常将不完全性肠梗阻列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禁忌症。下面结合工作中的一个病例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患者,男性,25岁,无手术史,近1年来反复脐周阵发性绞痛,查体: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CT检查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节段性小肠壁增厚,考虑克罗恩病可能。患者多次住院,粪培养、T-SPOT及免疫学检查均正常,经肛小肠镜示:进镜约60-80cm,肠管扭曲明显,无法继续进镜,所见小肠及结肠未及明显异常。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外科会诊认为:目前梗阻部位难于明确,无手术指征。患者病因诊断存在困难。科室认真讨论后认为:应用胶囊内镜可能达到了解肠腔内情况及确定梗阻部位的目的,必要时腹腔镜探查。通过胶囊内镜检查,我们发现小肠有纵行节段性溃疡及肠腔狭窄,潴留胶囊位于距离回盲部约cm处,外科应用腹腔镜切除病变肠段,病理示:小肠节段性炎症伴表面裂隙状溃疡形成,灶性肉芽肿性炎,肠系膜淋巴结肉芽肿性炎。结合前述病史及胶囊内镜和病理所见,患者克罗恩病诊断明确,其后治疗效果良好。

上图:A及D为胶囊内镜所见,B为裂隙状溃疡及透壁性炎症,E为小肠壁肉芽肿性炎症,C及F为CT所见胶囊潴留、回肠节段性狭窄及肠系膜血管呈木梳征。

本例患者诊断过程的关键点是胶囊内镜适应症的把握和选择。年《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指出胃肠道梗阻是胶囊内镜检查的相对禁忌症。根据指南所示,医师在临床决策中通常会选择避开禁忌症。本例患者确诊存在困难,我们通过胶囊内镜不但观察到病变部位,而且利用胶囊潴留部位明确了梗阻点,为其后腹腔镜手术指明了方向,在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针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胶囊内镜能发挥观察病变及明确梗阻点的双重作用,胶囊从“被动潴留”到“主动潴留”也许会为胶囊内镜的应用打开另一扇窗。

作者简介

宛新建,消化科副主任(南部),实训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全国ERCP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食管及胃静脉曲张治疗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内镜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副主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通讯编委。曾赴日本九州大学病院、美国Emory医院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技术。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胃肠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年均完成各种内镜下介入手术余例,主要包括内镜下胃肠粘膜及粘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SD、ESE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手术(ERCP)、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术、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医院空白,部分达国内领先水平。曾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已发表科研论著5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近10部,获取6项授权专利,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陈达凡,医学博士,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by/53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