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状 >> 发现胆结石该怎么办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胆囊的功能
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地方,肝脏分泌了胆汁先存到胆囊,需要的时候,再从胆囊排出来,经过一段细细的管道,排到肠子,参与食物的消化。
什么会长胆结石?
内部因素:是指不能由患者个人自己决定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单卵双胎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高于双卵双胎,其中25%的胆囊结石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甚至有研究证实,胆石病患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21.80%--44.0%,如此强的家族聚集性说明有遗传物质在家系成员的胆石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女性生理因素。女性易患胆结石,可能与女性激素升高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引起胆囊胆汁淤滞,加速成核等有关。据研究发现,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随怀孕次数增多,患胆囊结石的危险性增加。
3、年龄因素和种族因素。随着年龄增高,胆结石的发病率亦明显增加,不同的种族,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不同。
外部因素:是指由外部社会或者是个人自身所决定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比如早餐进食不规律或经常不吃早餐、禁食时间长,喜食甜食、高脂肪类食物。这样就导致胆汁易浓缩,胆固醇呈饱和状态,相互沉积而形成结石。另外,爱静不爱动严重缺乏锻炼的人,因体力活动减少,腹壁松弛,内脏下垂,长期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囊肌张力减退,也会导致胆汁逐渐淤积、浓缩、沉积而形成结石。
2、疾病因素。例如:肝硬化病人发生胆石病的机会,远较不患肝硬变的人高;脊髓损伤是患胆石症的危险因素;胃手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增高;还有糖尿病人也容易患胆囊结石。还有胆道寄生虫感染(如肝吸虫、胆道蛔虫)也易形成结石,因为胆道寄生虫容易引起胆道感染,寄生虫死在胆道或胆囊,其残体即成为形成结石的核心。
我的胆结石怎么不疼呢?一提起胆结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疼。
其实疼只是胆结石比较典型的症状,医学上叫胆绞痛,经常发生在饭后,右上腹出现剧痛。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进食后,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胆囊努力排出胆汁,但是结石卡在了胆囊开口的地方,造成胆囊内压力突然增加,引发疼痛。
胆结石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比如肚子胀、说不清位置的轻度腹痛,还有各种道不明的肚子不舒服,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更明显。因为这些表现不典型,很多人就觉得是胃病,就算查出来胆结石之后,不经过医生提醒也想不到是胆结石的问题。
也有一些人的胆结石是真的没有任何症状,就是查体的时候发现的。
胆结石该怎么治?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尤其是反复发生胆绞痛、胆囊炎的话,现在主流的意见是手术切除胆囊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在一般的胆囊结石都能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
医院倡导做保留胆囊单独取石的手术,迎合了部分患者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或缺」的理念,但是这样复发几率会非常高。
为什么复发几率高呢?原因是,手术后胆囊内壁不再光滑,更容易形成结石,还得手术。而第二次再行手术的时候因为局部粘连瘢痕,很可能因此而丧失了腹腔镜治疗的机会,被迫开腹手术,得不偿失。
对于一些没有症状的胆结石,该不该手术,其实医学界也有争议。
最新指南建议,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时还是应该积极手术:
中老年胆囊结石患者;
病程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
胆囊结石患者B超提示胆囊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
结石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胆管诱发更严重疾病的患者;
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者,建议在糖尿病控制良好时积极手术;
儿童胆囊结石;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就算暂时不用手术,也不能不闻不问,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B超;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胆结石堵塞胆汁排出的管道,引发急性胰腺炎
能不能吃中药不建议吃各种排石、消石的中药。
所谓消石的中药往往不能真的把石头化掉。
有些排石的中药如果没有排石效果还好,如果真的有排石效果,风险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呈泥沙样的胆结石。胆囊向肠道排出胆汁的胆管很细,盲目排石会造成结石排出胆囊后卡在胆管内,或者最末端阀门处,可能引发化脓性胆管炎或者急性胰腺炎,这都是能要人命的重病。
联系-//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白癜风光疗是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by/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