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状 >> 注意腹腔镜胆囊切除规范并发症预防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开展最早最广泛的微创手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所遵循的外科治疗规范基本是一致的。由于腹腔镜本身的特殊性和术者的成长性,其适应证暂时受到一定局限。
一、适应症与禁忌证
一)适应症
l、有症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2、无症状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但结石大、多或胆囊壁增厚且薄厚不一
3、无症状胆囊息肉10mm
4、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及其他良性隆起样病变
5、萎缩性胆囊炎
6、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72者。
7、胆囊穿孔<8小时,腹腔感染相对较轻
二)禁忌证:
1、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有严重腹内感染者。
3、合并急性坏死胰腺炎。
4、Mirrzzi综合征Ⅱ型。
5、疑有胆囊癌者。
6、合并严重高危内科疾病。
7、伴严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8、伴有严重出血性疾病。
9、妊娠期胆囊结石手术可能引起流产、早产等。
10、麻醉禁忌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防治
(一)、胆总管残余结石LC较为常见并发症,常发生以下情况:
①采集病史不全面忽略过去黄疸史或胆源性胰脉炎或近期排石史。
②B超检查不准确。
③术中处理粗暴或处理程序欠妥,将结石挤入胆总管。
术前术中若发现胆总管结石可疑征象者,应术前行CT、MRCF,或ERCPE或术中造影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者,应行腹腔镜经胆囊管取石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EST。
(二)胆道损伤
胆道损伤是LC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胆道损伤类型,有横断、撕裂、穿通、钳闭及电热传导灼伤等类型。
1、常见发生原因如下:
①操作粗暴,分离钳分破或撕裂胆管。
②分离胆囊三角,电钩误伤或热传导损伤胆管。
③胆囊管短粗或缺如将较细的胆总管误作胆囊管切断。
④胆道变异术中未辨清意外损伤,主要是胆囊管与胆管、肝管的关系异常及出现变异胆管引起的损伤。
⑤过分牵拉胆囊颈引起胆管成角被部分夹闭。
⑥胆囊剥离过深,伤及右肝前叶胆管,迷走胆管。
⑦盲目操作,如出血时盲目钳夹止血,对重度粘连引起胆管移位,变形估计不足。
2、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照胆囊三角解剖原则,“三管一壶腹”解剖结构辨清无误,才能处理胆囊管。
②不满足“三管一壶腹”解剖关系,对预防变异胆管损伤尤为重要。
③动作轻巧,忌大块分离。
④贴近胆管时慎用电切电凝,胆囊三角电凝电切时,小心“钩背”电传导损伤胆管。
⑤胆囊动脉及分支处理妥当,避免出血;万一出血,不要忙乱止血而损伤胆管,腹腔镜下止血有困难应及时中转开腹止血。
⑥急性炎症,胆囊减压后可改善胆囊三角暴露,有利解剖。
⑦避免牵拉胆囊过度,以免胆囊管,胆总管成一直线。
⑧平行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者,避免电器分离,尽可能精细推扒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
⑨遇到粘连严重,胆囊三角结构不清者,手术经验少应及时请经验丰富者上台,可能会避免胆道损伤和不必要的中转开腹。条件不具备者应及时开腹。
⑩LC后应常规仔细检查胆囊三角及胆囊床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胆道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争取良好预后的最好机会。
发现胆管损伤,应根据损伤部位、类型、程度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尽可能使对病人的伤害除低到最低程度。
(三)术后胆漏
指因胆囊管残端处理欠妥、迷走胆管未夹闭、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或者术中已发现而处理不当所致术后漏胆现象。一般情况少许胆漏病人,只有通畅引流可自愈,部分病人需鼻胆管或胆道支架引流,不少病人需再次手术治疗。
1、胆漏常见原因
①未及时发现的胆道损伤。
②术中发现胆管损伤但处理欠妥。
③分离粘连误将细小胆囊管当作纤维粘连带或血管电凝切断。
④胆囊管夹闭不全、不紧或滑脱。
⑤迷走胆管未夹闭。
⑥胆总管残石,LC术后胆道蛔虫症,胆总管下端狭窄等引起胆道压力增高诱发胆漏。
3、胆漏防治措施
①胆囊管剪断前,必须确认胆囊管无误。
②胆囊管残端最好上双钛夹或双重结扎。
③胆囊管粗应丝线结扎再上夹或双重结扎,必要时缝扎关闭。
④入胆囊管状结构均应上夹。
⑤胆囊三角解剖,遇到胆总管与胆囊间条索管状结构,不要轻易切断,最好上钛夹。
⑥避免胆管损伤。
⑦术中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及时正确处理。
⑧术后仔细检查,有疑问应放引流。
对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漏,多可经通畅引流保守治愈,若较大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均需再手术治疗。
(四)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是LC术中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内外均缺乏全面准确的统计。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血管损伤后术中及时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未予客观报告,但在临床实践中,每位外科医师都应有客观正确认识,血管损伤在临床并不少见,其引起的后果有时是十分严重的,如穿刺损伤腹主动脉、腔静脉,粗暴操作损伤门静脉等,若来不及止血、输血可造成病人死亡。
1、血管损伤常见原因
①穿刺位置选择不当
②操作不当
③解剖结构关系不清
④血管处理不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管损伤部位多在胆囊动脉、右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腹膜后大血管,其他血管如肠系膜血管,网膜血管等。
2、血管损伤预防
①腹腔镜医师“上岗”前应严格培训。
②加强LC术前对手术适应症及难度的评估。
③充分了解手术器械性能,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④重视腹腔镜下胆囊三角的应用解剖,充分认识解剖结构可能存在变异。
⑤重视LC结束前对手术创面的认真检查。
3、血管损伤的处理
①一旦发生大血管损伤,会导致大出血,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病人生命,必须紧急剖腹止血和积极休克治疗。
②胆囊动脉损伤,先以纱布或胆囊压迫止血,迅速找到出血处上钛夹止血,若血管回缩肝总管、胆总管后方腹腔镜下处理困难,应立即剖腹止血。
③对网膜、肠系膜血管损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凝、结扎或缝扎。
④腹壁上动脉出血,位置深、暴露不佳,必要时延长切口直视下钳夹结扎或缝扎。
⑤术后出血少量出血,多为创面出血,经止血、引流一般可自止,若出血量多,超过ml/h,应及时再手术止血。
(五)内腔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内腔损伤,仅次于肝处胆管损伤和血管损伤。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不少病例由于术中未能发现,术后出现腹膜炎而又未正确认识,往往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内腔损伤多为空腔脏器损伤,少数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如肝、脾。一旦发现内脏损伤,应及时处理,若腔镜下处理有困难应立即中转开腹处理。
空腔脏器损伤以胃小肠为多见,其次为结肠,发生原因:
①盲目穿刺或暴力穿刺。
②术者或助手操作用力过大或方法不当,戳伤胃肠。
③电传导损伤。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空腔脏器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开腹处理,一般预后较好。若术后出现腹腔炎才发现,剖腹手术修补成功率远低于LC术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十二指肠再漏,处理极为棘手,而且要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甚至生命。
空、回肠、结肠损伤愈后比十二指肠损伤要好,及时发现及时修补一般不会产生肠漏,如术后出现腹膜炎剖腹才发现处理,发生肠漏的机会增大。
肝损伤主要发生在穿刺戳伤、器械戳伤以及分离胆囊床,层次过深等情况。发现后及时电凝止血,必要时喷涂创面封闭胶或生物蛋白胶,很少需开腹手术。
脾损伤较罕见,主要发生器械意外用力过度或脾周粘连气腹后引起腹压增高,脾撕裂,术中很容易忽视,术后因出血剖腹才得以发现,大多数脾修补即可,少数需切脾控制出血。
(六)其他并发症
如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疝、残株胆囊以及某些传染病在LC中传播等。临床中也时有所见,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外科治疗原则和传染病防治原则,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治LC并发症有力措施。
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