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胆汁引流术(EUS-BD)是内镜操作的高阶技术,对于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目前,EUS-BD总共有3种术式,第1种为超声引导下经腔内胆汁引流,包括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EUS-CDS)和肝胃吻合术(EUS-HGS),第2种为EUS对接技术(EUS-RV),第3种为EUS顺行途径技术(EUS-AG)。医院完成的为第2种——EUS-RV,他们完成了难度非常高的EUS顺行导管丝插入——对接ERCP逆行胆管支架置入技术。医院成功实现了导丝经过胃胃穿入肝内胆管,在肝内胆管完美穿行后经十二指肠乳头部进入十二指肠腔的“完美顺行”插管方式。该新技术于10月27日在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精彩上演。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在胃BII式术后,因胰头占位导致阻塞性黄疸进入医院进行治疗,该院消化内镜科室会诊后,决定采用ERCP术缓解患者阻塞性黄疸症状。ERCP手术有着相对严格的手术环境要求,由于患者十二指肠乳头部乳头开口小,位置偏移且开口朝向欠佳、蠕动性强,经乳头选择性插管的手术方式较为困难,尝试失败后决定行另一种手术方式,即“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胆管会师术(EUS-RV)”。医院内镜中心梁玮主任决定立即召集科内现场会诊讨论,经审慎评估,梁玮主任决定由陈勇、邓万银、郑金辉三位经验丰富的青年骨干医师为病人行EUS-RV。手术主要是通过应用EUS观察胆管,穿刺形成临时瘘管,放置导丝,导丝通过左肝内胆管、胆总管及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后再通过留置导丝进行进一步的引流手术。手术中,陈勇、郑金辉和邓万银紧密协作,同时护士长郭仙斌、护士林海宁默契配合,麻醉医生林莹、吴桂溪、尤美铮密切监护。后予行超声穿刺至左肝内胆管,穿刺顺利进行,经穿刺针置入导丝并造影后,发现部分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上段显影,胆管扩张明显胆总管中下段截断,进行手术的医生及时调整导丝行顺行性插管,使导丝头端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腔内,以导丝头端为引导行逆行插管成功,经导丝行狭窄段胆管扩张术,再经导丝置入一胆管金属支架(10mm,8cm),圆满解决了病人的梗阻问题,恢复病人健康。该项新技术在福建省还属首推,需要娴熟的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和ERCP技术支持,医院的首次成功应用,是自身在肝胆胰疾病内镜诊治中的雄厚技术基础及实力展示,更是内镜护士和医生联手行动、相互配合,最终取得手术成功的典范。
在此之后,小编对郭仙斌护士长做了采访——
“内镜护士就是医生的左右手、好搭档、好助手,在医生遇到困难时可以提供帮助、指导、建议协助完成手朮。”参与手术成功实施的郭仙斌这样讲道,“内镜护士不也要参与到术前讨论的环节,并且熟悉病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将术中可能遇到器械的困难提供解决方案和自己的思路。”内镜手术是一个团队的共同战斗,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把控,内镜护士直接参与到手术中,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协助完成手术,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郭仙斌对自己所在的团队充满感激,认为它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一致的大家庭:“对于内镜而言,应该是要稳中求进、突破创新的技术,我们科室在稳定普通检查技术及比较成熟的治疗技术的同时,寻求的一次次突破,努力构建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一致、稳中求进、突破创新,时刻将使命感和担当作为前进动力的科室。”内镜中心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为这个家庭的繁荣付出自己的努力,就是最好的工作状态。
团队合作是内镜工作的关键,一台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医生的精准操作,可也少不了护士们的悉心协助。每个内镜护士都是医生在手术台上的第三只手,帮助内镜手术成功开展,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协助医生共同战胜疾患。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by/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