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治疗 >> 肿瘤防治宣传周碘粒子植入术从肿
对肝癌患者来说,虽然传统手术切除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也是很常见的,肝癌极晚期的表现。手术效果很差,通常又有肝功能差,凝血功能差等并发症,其他治疗也难以施行。我院近年来收治很多此类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和门静脉癌栓碘核素粒子置入,大多数患者肿瘤坏死缩小,近60%患者癌栓消失,门静脉再通或海綿状改变。1年生存率超过60%,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案例介绍
绵阳文某,男,27岁,年10月医院住院,CT发现右肝有7公分肿块边界不清,并向胆管和门静脉右支侵入性生长形成癌栓,阻塞胆总管致肝内胆管重度扩张。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mol/L白蛋白34.6g/l。甲胎蛋白大于ng/L,先行PTCD减黄术,再在一周后B超引导下右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及碘核素粒子胆管癌栓和门静脉癌栓植入术,术后2月复查CT发现右肝有小块肿瘤仍有血供,胆管内和门静脉内的癌栓消失,甲胎蛋白仍大于ng/L。再行第二次微波消融术。
术后一月余甲胎蛋白降到11.4ng/L。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黄疸消失。患者术后已经恢复正常工作,虽甲胎蛋白仍有波动,患者无明显不适,自服中药治疗。目前已生存20个月并随访中。
术前CT显示右肝后叶直径7cm的边界不清肿块,肿块进犯胆总管形成2cm癌栓肝内胆管重度扩张,同时伴有门静脉右支癌栓。AFP大于ng/L,胆红素mol/L。
术后7个月复查胆管癌栓和门静脉癌栓消失,肝内胆管不扩张。原肿瘤缩小到3cm,中心仍为液化状态。AFP下降到11.4ng/L。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患者近期AFP稍有波动,但生活工作均正常。
患者出院之后,密切随访病情,自第二次手术之后,甲胎蛋白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
这是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曲线图,年11月6号手术后的四个月时间里,转氨酶略有增高之后持续下降,胆红素在术后20天之内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