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病因 >> MDT简讯No32上海长征医院胰胆
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10月10日(周一)下午14:00-17:00,医院门诊大楼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32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邵成浩主任、消化内科曾欣副教授共同主持,参加者包括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介入科、中医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术讲座,由医院医疗科李冉科长主讲《预防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第二部分为胰腺相关肿瘤病例讨论,讨论并决定了五例胰腺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会议现场
第一部分:学术讲座
医疗科李冉科长《预防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我院医疗科李冉科长主讲《预防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讲座,医疗安全是医生个人、医院发展的基石,没有医疗安全,科室、医院发展再好也是空中楼阁,尤其在胰腺外科这样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显得尤为重要,李冉科长结合其自身多年的医疗科的工作经历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大家阐述了医疗安全的定义、医疗安全的重要性,结合一些实例分析对照侵权责任法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大家分析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产生原因,结合这些原因为大家讲解如何避免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以更好的做好医疗安全工作,李冉科长肯定了MDT在对病人的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讲座结束后为病例讨论,讨论并决定了五例胰腺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病例讨论
(一)、普外四科朱洪旭医师《胰体占位一例》
患者为44岁男性,因“腰背痛半年,加重1月”入院,CA19-9:U/ml、CA15-3:41.0U/ml、CEA:7.53ug/L、CA:.4U/ml、CA:U/ml,AFP正常。上腹部增强MRI:胰腺实质性占位。
放射科钱懿主治医师:其MRIT1序列可见胰体部低信号占位,T2序列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低信号,界限不清,符合胰体癌影像学特点,强化后可见肿瘤包绕脾动脉,脾门部血管及胃短血管曲张增粗,考虑合并有胰源性门脉高压。
普外四科朱洪旭医师:该患者MRI可见胰体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5×2.8cm大小,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低信号,符合胰体癌诊断,该患者CA19-9较高,建议进一步行PET-CT检查,排除隐匿远处微小转移可能。
普外四科陈丹磊主治医师:MRI可见胰体部占位性病变,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低信号,符合胰体癌诊断,目前各辅助检查未见远处转移证据,属于可切除胰腺癌,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可选择根治性胰体尾脾脏切除术。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MRIT1加权可见胰体部低信号占位行病变,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稍高信号,强化后呈低信号,符合乏血供胰体癌诊断,肿瘤与胰腺后方脂肪组织的边界呈轻度、连续的毛边状改变(RP1),肿块包绕脾动、静脉,静脉狭窄变形,脾门部、胃短血管扩张迂曲,考虑已出现胰源性门脉高压,就目前辅助检查,未见肿瘤远处转移,属于可切除胰腺癌,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胰体尾脾脏切除术。
(二)、普外四科董毅医师《梗阻性黄疸一例》(全英文汇报)患者为62岁男性,因“反复腹泻伴巩膜黄染20天”入院。肝肾功能:T-BIL:umol/L↑、D-BIL:umol/L↑、I-BIL:63umol/L↑、ALT:90U/L↑、AST:61U/L↑、r-GT:U/L↑;CA19-9:U/ml↑,CA、CEA、AFP正常范围。上腹部CT: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考虑胆管癌,伴肝内外胆管扩张。MRCP:伴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EUS:壶腹周围占位,胆总管下段来源可能。
放射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MRCP及CT均可见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呈明显的截断征,但CT增强未见胆管内明确的占位性病灶,故需排除结石可能,EUS可见壶腹部低回声占位,故可排除结石,结合CA19-9检查,考虑胆管下段恶性肿瘤。
消化内科曾欣副教授:该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但EUS明确可见胆管下段一低回声占位,排除结石可能,结合其CA19-9明显升高,符合胆管下段恶性肿瘤诊断。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症状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黄疸,其增强CT及MRCP均可见胆管全程扩张,胆管下段呈截断征,但胰头区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十二指肠乳头恶性肿瘤及胰头部恶性肿瘤引起黄疸时往往可见明确占位,而胆管起源或壶腹起源的肿瘤往往较小时即引起黄疸,但占位不明显,符合该患者的特点,但亦应排除结石可能,EUS检查在区分结石及占位病变时有其明显优势,该患者EUS检查可见胆管下段低回声占位,不同于结石的高回声表现,结石可排除,故该患者诊断考虑为胆管下段恶性肿瘤,手术方式考虑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三)、普外四科付志平医师《胰颈部囊性占位一例》患者72岁男性,因“体检发现胰头颈部囊性占位1月余”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CA19-9:75.70U/ml↑,CA、CEA、AFP均处于正常范围。上腹部MRI平扫+增强:胰腺头颈部囊腺瘤可能;胰腺增强CT:胰腺头颈部囊腺瘤可能。
放射科钱懿主治医师:由MRIT1加权可见胰颈部一低信号病灶,界限清晰,T2加权可见该占位为囊性高信号,边界清楚,可见分隔,强化后囊壁无强化。增强CT可见胰颈部一囊性病灶,可见分隔,囊壁无强化,边界清楚,考虑为粘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普外四科朱洪旭医师:结合该患者MRI及CT检查,患者胰颈部囊性占位诊断明确,考虑粘液性囊性肿瘤,部分学者认为依据病理可分为三类:粘液性囊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囊腺癌,该患者CA19-9升高,故不排除已恶变可能,具备手术指征。
普外四科刘安安主治医师:由MRIT1加权可见胰颈部一低信号病灶,界限清晰,T2加权可见该占位为囊性高信号,边界清楚,可见分隔,形似柚子,囊壁可见一可疑壁结节。增强CT可见胰颈部一囊性病灶,可见分隔,边界清楚,诊断考虑粘液性囊腺瘤,该患者CA19-9明显升高,故不能排除已有恶变可能,具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可考虑行胰腺节段切除、胰胃吻合或胰体尾脾脏切除术。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MRI及CT检查,该患者胰颈部囊性肿瘤诊断明确,诊断主要对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假性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进行鉴别,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胰头部,囊液密度往往较低,多房时一般由直径小于2cm的囊腔组成,为良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胰头部,特别是钩突部,呈多发囊状扩张、主胰管扩张等表现,分为主胰管型或分支胰管型,影像学形似葡萄串;假性囊肿往往继发于急性胰腺炎,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囊性占位;粘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胰尾部,单个多见,亦可呈多房性,但数量往往小于6个,大小不等,直径往往大于2cm以上,形似柚子,该患者MRI及CT均符合粘液性囊腺瘤特点,但仔细阅读增强MRI及CT,可见囊壁似有部分实性成分,同时伴有CA19-9升高,故不能排除粘液性囊腺瘤恶变可能,但不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瘤恶变,均具有手术指征,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如术中排除恶变,可行保留胰腺功能的胰腺节段切除+胰胃吻合术,如考虑恶变,行根治性胰体尾脾脏切除术。
(四)、普外四科纪明哲医师《胰颈体占位一例》患者为47岁男性,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1月余”入院。吸烟20余年,20支/天;酗酒20年,ml/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AFP:.6ug/L,CA、CEA5.2ug/L、CA19-9正常范围。胰腺增强CT:胰腺增强CT:胰腺颈体部占位,胰体尾部萎缩变细,胰管迂曲扩张。
放射科钱懿主治医师:由该患者胰腺增强CT动脉期可见胰颈体部一低密度占位,肿块较大,远端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肿瘤包绕肝总动脉、脾动脉,符合乏血供胰腺恶性肿瘤特点。
普外四科刘安安主治医师:该患者胰腺增强CT胰颈体部一低密度乏血供病灶,远端胰管扩张,远端胰腺萎缩,符合胰腺癌影像学特点,肿瘤包绕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可疑受累,腹腔干根部未见累及,门脉期可见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部分与肿瘤接触,但未见明显变形及狭窄,肿瘤周边脂肪间隙消失,考虑手术无法达到R0切除,建议行EUS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后行新辅助治疗。
消化内科曾欣副教授:该患者影像学特点符合胰腺癌诊断,考虑肿瘤累及肝总动脉,考虑为边缘可切除胰腺癌,依据NCCN指南,对于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推荐行新辅助治疗,可行超声内镜活检取得病理后行新辅助治疗。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影像学特点可得到如下信息:1、符合胰颈体恶性肿瘤特点,诊断基本明确,其肿瘤累及腹腔干分叉部,腹主动脉未受累,依据NCCN指南考虑为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指南指出,边缘可切除胰腺癌,尤其手术可能无法达到R0切除时,均推荐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方案为化疗、放疗,化疗方案推荐为FOLFIRINOX、GS方案,亦可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2、该患者胰颈体部肿块较大,远端胰腺基本萎缩,仅剩扩张胰管,考虑肿瘤生长时间已较长,但未出现远处转移,考虑肿瘤生物学行为相对良好或为腺泡细胞癌可能等。
(五)、普外四科侍力刚医师《胰头占位一例》患者为52岁男性,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20余天”入院。饮酒20余年,g/天。肝功能:TB:11.8umol/L、DB:5.5umol/L、Alb:44g/L、ALT:U/L↑、AST:41U/L↑、γ-GT:U/L↑;肿瘤指标:CA19-9:U/ml↑,CEA:7.5ug/L↑,CA、AFP处于正常范围。上腹部增强CT:胰头部占位。上腹部增强MRI:胰头钩突部异常信号,考虑恶性可能。PET-CT:胰头癌伴胰腺炎。超声内镜:胰头钩突低回声占位。穿刺活检:找到腺癌细胞。
放射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增强CT可见胰头近钩突部一低密度占位性病变,钩突部可见一小囊性病灶,MRIT1序列可见该占位呈低信号,T2序列呈稍高信号,钩突部可见边界清晰的囊性高信号病灶,增强后呈低信号,囊性病灶无强化,符合典型胰腺导管腺癌特点,PET-CT及超声内镜穿刺活检亦证实。
普外四科刘安安主治医师:该患者CT增强及MRI增强影像学特点符合胰头癌诊断,其钩突部囊肿考虑为胰头癌引起的潴留性囊肿可能性大,相关血管周围间隙存在,未见累及,为可切除胰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案考虑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增强CT可见胰头近钩突部一低密度占位性病变,该占位MRI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低信号,符合乏血供的胰腺癌特点,钩突部囊性病灶考虑为肿瘤堵塞分支胰管引起的潴留性囊肿,PET-CT及超声内镜穿刺活检亦证实为腺癌,胰后脂肪间隙存在,相关动、静脉血管均未见累及,未见远处转移证据,为可切除胰腺癌,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方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现场讨论
通讯员:陈军陈丹磊杨光
年10月10日
谢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