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预防 >> 少见影像病例挑战容易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8岁
主诉因“右上腹痛2+年”入院。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棘球蚴IgG阳性S/CO(0-1.0),白细胞计数 WBC 7.67 10^9/L(3.5-9.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4.3%(0.4-8.0)、嗜酸细胞绝对值1.^9/L(0.02-0.52)、嗜碱细胞绝对值0.^9/L(0.0-0.06)、甲胎蛋白3.02ng/ml(8)、癌胚抗原0.79ng/ml(3.4)、血清CA19-.29U/ml(22)、血清CA-.14U/ml(35)。HIV抗原抗体复合检测0.COI 阴性(0-1)、乙肝表面抗原半定量0. COI 阴性(0-1.0)、乙肝表面抗体定量2. IU/L 阴性(0-10.0)、乙肝e抗原半定量0. COI 阴性(0-1.0)、乙肝e抗体半定量1. COI 阴性(1.00)、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1. COI 阴性(1.00)。
超声无
CT/MR扫描无
查体无阳性体征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C
问题二根据以上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肝细粒棘球蚴病
B肝泡状棘球蚴病
C硬化性血管瘤
D胆管细胞癌
答案解读:B
解析:CT所见:肝右叶肿块边界不规则,病灶内多发不规则形钙化,动、门脉双期均无强化,肿块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病灶累及下腔静脉肝后段、膈肌。肝泡状棘球蚴病常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可累及周围血管、胆管、膈肌,容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或其它纤维结缔组织成份多的肿瘤混淆,熟习肝泡状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结合血清学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CT所见:肝右叶肿块边界不规则,病灶内多发不规则形钙化,动、门脉双期均无强化,肿块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病灶累及下腔静脉肝后段、膈肌。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手术所见: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术+右三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肝右叶见大小约14×14cm肿块,突出肝脏表面,呈白色,质硬,与膈肌粘连致密,肿块断面呈淡黄色,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
病理诊断:肝脏:包虫病(泡状棘球蚴病)。
鉴别诊断⑴肝细粒棘球蚴病表现为分房囊状,常有大囊套小囊(子囊)表现,囊壁较薄且均匀,有散在点状钙化,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整,无侵袭性生长征象。
⑵硬化性血管瘤,平扫密度可不均匀,病灶内可有钙化、但范围小,增强扫描强化差、但仍有轻度强化。病灶边界较清晰。此外,疫区生活史、实验室检查对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⑶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泡状棘球蚴病常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如:病灶内钙化,少血供,侵袭性生长,病灶周围胆管扩张,等,但胆管细胞癌多呈周边强化,中央延迟轻度强化,由于肿瘤内纤维基质多,相邻肝脏表面常有凹陷;CA19-9是否升高、球蚴病IgG是否为阳性、嗜酸细胞绝对值有无各高是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泡状棘球蚴病鉴别的重要实验室检查依据。
病例供稿:病例提供:医院陈卫霞
专家点评肝泡状棘球蚴病常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可累及周围血管、胆管、膈肌,容易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或其它纤维结缔组织成份多的肿瘤混淆,熟习肝泡状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结合血清学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点评专家:病例提供:医院陈卫霞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jc/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