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危害 >> 再谈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医院查出此病79人,中年妇女发病率最高。此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似乎有遗传因素,此病女性患者的女儿也可能发生此病。
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的病情会逐渐进展!
进展的速度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无症状期:最初只出现其独特的血清标志??抗线粒体抗体(AMA),还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长期静息,或经短期病变活动而出现症状。
轻症状期:八成患者有乏力,这种症状可能与脑部退行性变有关,重度者难以坚持工作;起初只有二成患者有瘙痒,与胆汁酸增高有关,但可逐年增加,最后约有七成患者有之,症状日轻夜重,较轻者不影响生活,重者夜难入眠。
如优思弗治疗效应不佳、又没有采取联合治疗,病情将会恶化。
淤胆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黄疸。小肠缺乏胆汁难以消化脂肪,可有脂肪泻,脂肪难消化吸收会使体重减轻。此期如果胆红素和胆固醇都增高,引发脂黄瘤常见,大多在眼睑,也可见于它处。偶尔脂溶的维生素A缺乏而发生夜盲。
门静脉高压期:有症状后约两成患者产生腹水。约一成可有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此种早期轻微出血比较好控制。
进展期:黄疸持续加重,碱性磷酸酶飙升。此期可发生脑病,也可发生肝病的其它严重合并症。
怎样诊断?怎样评估病情?
早期诊断:在来门诊就医者自诉有乏力、瘙痒和其它可疑症状者,专科医生能敏感想到此病,只要检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就能早期查出90-95%的PBC患者。
其余5-10%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患者,医院都有不同的特长和不足,医院如果诊断有困难,请来我们“工作室”门诊。
病情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很不容易。即使血清AMA阳性诊断确定,也需要肝穿刺正确评估肝脏病变,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有效时一般只需血清学来评估,不然,在过程的某些拐点,仍须肝穿刺,实时分析肝组织改变以修正治疗方案。
怎样治疗?
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主要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动物熊胆难以获得,德国研发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成功,优思弗是其商标名。当前尚无可代替的其它有效药物。
优思弗在体内抑制并取代内源性的鹅脱氧胆酸,也促进肝细胞分泌熊脱氧胆酸,使其在体内的浓度增高。因其具有亲水性,能被肝细胞结合吸收、发挥对小胆管细胞的保护作用。
治疗效果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降低,并可改善肝组织的病变:如减轻汇管区炎症和胆汁淤积。
长期服用优思弗的安全性很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然而,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是一种病变逐渐加重的进展性疾病,优思弗只能防止、延缓其进展,争取延长患者的寿命。
近40%的原发性胆汁性小胆管炎患者,用优思弗不能达到病情稳定,甚至无效,就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