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治疗 >> 炎症性肠病与胆管癌有何联系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近期,在线发表于《TheAmeric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提出,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发展为胆管癌的风险增加。医脉通整理如下:
“识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与胆管癌有关的高危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指导监测。主要结果是何时发展为胆管癌,我们的目标是确定没有进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和结肠切除术后的患者之间风险是否有区别。”Mayo诊所的AliyaF.Gulamhusein博士和同事们说。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这项研究纳入了名年1月至年5月就诊于Mayo诊所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名接受了结肠切除术。
研究期间,有名患者发展为胆管癌。
单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经过年龄调整,结肠切除术(HR=1.53;95%可信区间,1.05-2.22)和炎症性肠病持续时间(HR=1.37;95%可信区间,1.15-1.63)与胆管癌的风险增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结肠切除术后的患者患胆管癌的绝对风险(39%)高于那些没有经过结肠切除术的患者(27%)。
进一步分析表明,结肠肿瘤(HR=1.52;95%可信区间,0.97-2.37)和结肠切除术(HR=1.62;95%可信区间,1.01-2.61)意义接近。与其他难治性疾病相比,有结肠切除术史的患者中有手术指征的结肠肿瘤的出现与胆管癌的风险增加有关(HR=2.91;95%可信区间,1.24-6.84)。
在多变量分析中,IBD持续时间仍然与胆管癌(HR=1.33;95%可信区间,1.11-1.60)有关。根据研究,结肠切除术后炎症性肠病持续时间对胆管癌风险的影响没有改变。
“炎症性肠病持续长期持续是PSC-IBD患者胆管癌风险增加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并且在结肠切除术后,这种风险仍然存在,”研究人员总结道。“识别早期CCA患者对预后和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如肝移植,只能在疾病早期阶段进行。”
医脉通编译自:ProlongedIBDincreasesriskforcholangiocarcinomainpatientswith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healio,March2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