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胆囊管插入胆道镜取石(经胆囊管法),另一种是切开胆管取石(胆管切开法)。一般而言,3个以内的、胆囊由来的结石首选经胆囊管法,其他类型的结石或经胆囊管法取石不成功者都用胆管切开法。本文将分享日本学者HasegawaHiroshi关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的技巧心得。

1插入Trocar

Trocar插入位置、数量基本上同胆囊切除术,需4个trocar。

Point:右肋缘下腋前线处的Trocar,应尽量从头侧插入。

2胆总管取石前的准备

如常规LC胆囊切除一样,钳夹、剪断胆囊动脉后分离胆囊床。完成后小切口切开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这样可确认胆总管内有无结石或胆囊管内有无残留结石。特别是对术前预定行胆总管切开的患者,读片时更应注意。先不切除胆囊,助手用钳子把持胆囊颈部,向上提起,这样可获得良好的视野。

Point:必须行胆囊管插管,术中胆道造影。

3经胆囊管取石

以钳子提起胆囊管,张力适度,插入细径胆道镜(CHFXP-20,CB-30)。此时,Trocar插向深面,尽可能靠近切开部位,这样使胆道镜操作起来更容易。插入胆囊管后,反复调整胆道镜角度,进入胆总管内。若不能插入胆总管,可先行胆囊管扩张。反复尝试无法插入时,可采用“胆囊管纵切开法”。在本法中,因为胆囊管的切开向乳头侧延长,胆道镜插入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也可用于胆囊管或汇合部结石。胆囊管内有小结石时,可用取石篮取出。结石较大时,可用液电碎石(EHL)或激光碎石等处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就可以从容应对。经胆囊管取石时,肝脏侧胆总管很难观察到,特别是经EHL等碎石处理后,手术结束时一定要再次胆道造影,确认无结石残留。

Point:Trocar应尽量抵近胆总管切开处,便于胆道镜操作。

4胆总管切开取石

选择切开位置

显露胆总管前面。分离时尽可能仔细止血。分离结束后,后退镜头,从远视野确认胆总管的走行。因为一般都从右侧分离胆总管,容易误判方向。胆总管直径较细时,要看清其左侧缘,稍偏向左侧切开即可(图1)。如若不是这样,在胆囊管汇合处切开时很难插入胆道镜。另外,切开部位不要太靠近十二指肠,这样便于之后的缝合操作。

图1胆总管切开

看清胆总管的粗细后,稍偏左侧,用电刀切开

Point:看清胆总管粗细后,稍靠左缘切开。

切开方法,切口大小

原则上,用电刀纵行切开。大小以能插入胆道镜为宜,但结石较大时,应适当扩大切口,与结石大小相当。

取石

将Trocar抵近胆总管切开处,这样便于操作(图2A,B)。应用CHF-P10或P-20等较粗的胆道镜,几乎全都可用取石篮取尽结石。结石较大时,可用EHL碎石后取石。取出结石后,将取石篮连同套管一起拔出体外。

图2经胆道镜取石

A.取石。Trocar深置,接近切开口,易于胆道镜操作B.术中照片

缝合

可用弯针或直针,但直针容易把持。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都可,原则上从肝脏侧开始缝合(图3)。

图3缝合及打结

从肝脏侧开始缝合。体内打结

间断缝合时,保留前一个线结并提起,这样便于下一个缝合操作(图4A,B)。胆总管直径较细时,要注意缝合边距应小。打结的方法有体内法、体外法和混合法,使用术者习惯的方法即可。我们使用混合法打结,这种方法即使对初学者来说也容易掌握。通常缝合3~5针即可。

图4缝合

A.缝合。提起前一个线结,便于缝合B.术中照片

Point:必须从肝脏侧开始缝合。

5喷洒纤维蛋白胶,放置引流

缝合结束后,创面喷洒1ml纤维蛋白胶。

于Winslow孔处放置7mm的闭锁式引流。因为术后有发生胆漏的可能,所以一定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

本文整理自网络,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分享意见心得,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Zeli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l/139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