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EUS诊断

TonyLi-Geng,BA,GuopingCai,MD,HarryR.Aslanian,MD

VIDEOGIE;3(3):-

超声内镜引导下FNA(EUS-FNA)是评价胰腺囊肿的一项重要技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种罕见的病变,可以是实性或囊性。囊性pNETs占切除的pNETs的10%~18%,占所有胰腺肿瘤的7%~10%。大多数囊性pNETs是无功能的,对放射科医生和超声内镜医生来说是一个诊断挑战。

在超声内镜下囊性pNETs常表现为囊壁增厚和具有分隔。囊性pNETs患者比粘液性囊肿患者更易出现囊壁增厚、癌胚抗原(CEA)水平低和诊断性的细胞学特征。EUS-FNA时诊断囊壁穿刺抽吸可提高诊断率。pNET的其他显著特征见表1。

表1.囊性pNETs的EUS-FNA特征表现

研究

部位

直径(范围)

壁增厚(2mm)

分隔

囊液CEA水平(范围)

NET的细胞学诊断

Hoetal,

63.0%位于胰体/尾

平均35mm(8-80)

占48.1%

占81.5%

平均1.25ng/mL(0.6-)

71.00%

Yoonetal,

73.7%位于胰体/尾

平均24mm(13-70)

占57.9%

占42.1%

平均1.1ng/mL(0.3-)

68.40%

本视频旨在展示囊性pNET的超声内镜表现和EUS-FNA技术,以优化囊性pNET的诊断(视频1)。囊壁增厚和分隔应怀疑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液的细胞数可能较低,CEA水平通常较低。囊壁和分隔处应进行FNA,最大限度地提高细胞学诊断率。

病例

患者1

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择期行门诊的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有丙型肝炎病史,因肝功能异常和腹痛行腹部CT检查(图A),胰体可见囊实性肿块。EUS检查见胰腺体部一个2.8cm×2.5cm的囊实性肿块,其上部有一些小血管。多普勒确定穿刺路径上无血流后以25G穿刺针对囊壁进行了2次穿刺取样(图A)。

现场细胞学分析发现血性背景中单个和不连贯的肿瘤细胞群,细胞核呈偏心性,提示为囊性pNET。

患者2

一位75岁男性患者择期行门诊EUS检查。患者因左下肺叶纤维化、吸烟史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史行受胸部MRI检查(图B),偶然发现一个胰腺囊肿,并进行腹部MRI检查。胰尾部见一1.2cm的囊肿。EUS见1.6cm×1.1cm厚壁囊肿,中央无回声区,见分隔,病灶周围呈0.3~0.5cm的低回声边缘。多普勒检查后,25G针对囊肿壁进行穿刺(图B)。现场细胞学分析提示为囊性pNET。25G针进行第二次穿刺抽吸细胞块。

患者3

61岁男性,既往有胃切除术史,因右侧腹痛和血尿怀疑肾结石行腹部CT检查,在胰尾部偶然发现一个3cm的囊肿(图C)。EUS见胰尾部2.5cm的单房性囊肿及1.5cm×2cm的囊实性病变,中央分隔较厚。病变上方见小血管走行。25G针穿刺上方实性部分(图C)。现场细胞学分析发现细胞提示为囊性pNET。22G针进行第二次穿刺抽吸细胞块。

患者4

60岁男性因腰痛行腹部CT检查(图D),胰体见一异常的、高强化、多分隔的2cm囊性病变。EUS可见一个2cm囊肿伴厚的分隔,与延伸至囊肿的延长的胰管侧支相邻。25G针对增厚的分隔穿刺(图D),现场细胞学分析提示为囊性pNET。第二次使用22G针穿刺,抽吸出无粘性的、血性液体。

患者5

63岁男性,有黑色素瘤病史,因黑色素瘤复发行腹部CT检查(图E),胰头部见一1.2cm囊肿。EUS见胰头部和颈部1.4cm×1.1cm的单房性囊肿,囊壁厚1.7mm,腔内见碎屑。25G针穿刺囊壁(图E),现场细胞学分析提示为囊性pNET。FNA后囊肿内见自限性出血,呈高回声。第二次穿刺使用22G针,抽吸出少量血性液体。

总结:

在对囊性病变进行EUS-FNA前预防性静脉注射(IV)抗生素(如mg环丙沙星)。EUS检查时发现囊肿壁增厚和分隔应高度怀疑囊性pNET。EUS-FNA时使用多普勒可识别和避开血管,并与胰管鉴别。增厚的囊壁和分隔可作为细胞学诊断的穿刺目标。使用25G或22G针的FNA取得的细胞可供现场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囊性pNET。负压吸引(10ml)或毛细管技术(针尖在穿刺部位移动时缓慢回拉针芯)可用于对增厚的囊壁或分隔进行取样。如果抽吸出的细胞密度低,可使用10ml的负压抽吸。22G针可同时用于负压抽吸囊液和对囊壁取样。囊性pNET的囊液CEA水平通常较低。

REFERENCES

1.FrossardJL,AmouyalP,AmouyalG,etal.Performanceofendosonography-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andbiopsyinthediagnosisofpancreaticcysticlesions.AmJGastroenterol;98:-24.

2.AhrendtSA,KomorowskiRA,DemeureMJ,etal.The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l/134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