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危害 >> 胆结石,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的一类疾病。结石常见部位为胆囊(胆囊结石)、胆总管(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结石)(见图1.胆道解剖结构示意图)。受地域、饮食习惯等影响,胆结石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及炎症,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神志改变、胰腺炎、肝硬化等。另外,长期胆道结石刺激会增加患胆道恶性肿瘤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和改进,胆石症手术风险逐渐降低,业内共识认为,胆结石应尽早手术治疗。然而,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病人应当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呢?本文旨在结合我科多年胆结石治疗经验及最新进展,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患者就医就诊提供指导。
图1.胆道解剖结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胆结石患者在就诊时一般合并急性或者慢性炎症,如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现就胆石症的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概述如下:
1、保守消炎治疗
对大多数急性发作病人,消炎治疗有一定效果。保守消炎处理可作为术前的辅助治疗。然而,若不行手术取石治疗,炎症仍可能复发,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2、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
简便的胆囊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减轻胆囊梗阻及压力,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做好准备。优点:创伤和风险极小,症状缓解明显。适用于年老体弱或手术风险高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缺点:不能取出胆囊结石,只是一种应急处理;对手术者的B超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置管术)
优点:B超或介入下操作。能有效、快速缓解胆道梗阻,是胆道系统炎症的急症处理方法。缺点:同PTGD,只是一种应急处理,无法取出结石。常须结合后续取石治疗。
4、腹腔镜胆囊切除(LC)
是最早的腹腔镜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的常规手术。优点:手术只需在腹壁打3-4个孔操作,术后2-3天即可出院。缺点:对年老体弱病人或炎症较重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难度、风险会加大,建议在有丰富经验、先进技术的肝胆外科中心手术治疗。
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PC+EST取石术)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创取石技术,适用于胆总管小结石病例,该术式在内镜下操作进行,无需切口。值得一提的是,我科在年率先在粤东地区开展该项术式,目前技术成熟,手术量位居粤东前列。优点:是所有取石手术里创伤最小、恢复最快的术式。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术中可同时行胆管造影、放置支架及鼻胆管,进一步解除胆道梗阻。缺点:无法处理肝内胆石、胆囊结石,不适用于胃手术后患者。结石直径超过1.5cm取出困难,一般不考虑该术式。
6、腹腔镜肝切除术(LH)
肝切除依然是处理肝内胆石最彻底的治疗方式。目前我科已熟练掌握各个部位肝脏的腔镜切除技术。优点:是肝内胆石唯一的彻底根治性手术。能有效防止结石复发、预防癌变。建议肝内多发结石的年轻患者首选。缺点:切除肝脏仍有较大的创伤和风险,且手术费用高,患者一般不易接受。
7、经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术(PTCS术)
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新型取石技术,通过“PTCD-窦道扩张-PTCS取石”三步法能有效取出绝大部分胆道结石。优点:微创、安全,适应症广。可同时取出胆总管结石及肝内主要胆管结石。适用于老年及不适宜手术患者。缺点:分三个步骤处理较为繁琐,住院次数及手术次数多(3次以上);置管时间长(1月以上);肝内细小胆管结石无法取出;有一定复发率。
8、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
传统取石方法之一,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取石手术,目前在临床仍有广泛开展。优点:简单,快捷。适用于胆管扩张病例。术中可同时行胆囊切除及肝切除术。缺点:手术有一定风险,尤其对于胆总管扩张不明显(<1cm)病例。
总而言之,胆石症治疗方法众多,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以上所有手术方式我科均已成熟开展。此外,对于过去的“保胆手术”,即切开胆囊取石术,因术后出现胆石复发可能性大,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本科室不推荐该手术。对于不同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笔者总结经验,做出流程图,可供参考(见图2.胆结石治疗方式选择流程图)。
图2.胆结石治疗方式选择流程图(制图:张培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