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1115213695112&wfr=spider&for=pc

“切胆”派认为:

只要患上了胆囊结石,无论胆囊有无功能,就必须将胆囊切除。否则,一是容易让胆囊癌的几率增大,二是若保胆的话,结石复发几率很高,可带来二次手术的风险。

“保胆”派认为:

只要患者胆囊功能完好、手术能取尽结石,则可保胆取石;其余不符合保胆指征的,才应该切除胆囊。此举,可避免诸多切胆后遗症,确保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格遵照指征实施保胆取石,并辅以饮食纠正、药物,术后结石再生几率很低。

胆囊是结石的温床?

既往认为,“胆囊切除不是因为胆囊内含有结石,而是因为胆囊能生长结石”,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温床学说的理论,由此理论而提出“胆囊结石、息肉等疾病的治疗,应实行胆囊切除术”。这种金标准手术方式沿袭了多年,似乎具有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为了探讨保胆取石术后胆石复发情况,有关人士联合了不同地区的14家医院,对此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索。并设计和开展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在例保胆病例中,手术取石成功率98.62%。

据不完全统计,例术后5年胆囊结石复发率为2%~6%;10年后复发率为2%~7%,远远低于人们想像的80%。不仅如此,保胆取净结石以后,部分病例胆囊壁伴有慢性炎症尚未恢复的病人,经过B超随访检查,在减少了胆石刺激以后,胆囊黏膜大部变薄,炎症逐渐恢复,且无1例发生癌变。

并且,胆石成因的机制研究已经证实,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胆汁成分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来源于肝脏,有时也被称为肝源性结石。也就是说,这种结石,胆囊不是生长结石的温床,而是代谢异常的受害者,切除胆囊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并不能完全把胆囊结石都归罪于胆囊而一切了之。

切胆≈终身拉稀?还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消化不良和反流性胃炎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和收缩的功能。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肝胆汁浓缩30倍,储存于胆囊,进食高脂饮食时,将胆汁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若切除胆囊,患者进食高脂饮食,已无高质量的胆汁相助,身体往往将忍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之苦。但是此症状常被外科医师忽略,推至消化内科就诊,成为内科难治的“顽症”。

不仅如此,近年来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肠液胃反流(DGR)和胃液反流的报道很多。临床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所有标志物均向胃食管反流,且伴有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明显下降,而DGR的原因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储备功能丧失,导致胆汁由进食引起的间歇性排泄变成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由于24h内十二指肠球部均有胆汁潴留,容易反流入胃产生DGR。

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的问题

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的胆管损伤率(0.18%~2.3%),且有一定的病死率,早期为5%~8%,目前仍有0.17%。手术损伤包括: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在胆管损伤病例中,因胆囊切除引起者占75%。由于胆囊切除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估计全球每年将有成千上万例胆管损伤发生。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胆囊切除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旋涡或涡流,这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机制。

胆囊切除术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与胆囊切除有一定关联现象。尽管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胆囊切除术后次级胆酸大量增加,是否对结肠黏膜有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可能导致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导致所谓的“术后综合征”。这种病症临床上治疗甚感困难

推荐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by/138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