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女,25岁,因疲劳、恶心7天于急诊就诊。陈述病史时否认有腹痛、头痛、发烧、发冷、夜间盗汗、呕吐、腹泻、黑便、便血或体重减轻。病人回忆称,过去几天巩膜变黄,尿色变暗了。在这之前,病史并无特殊之处。没有服用处方药、非处方药或草药。病人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没有职业性有毒物质接触史。最近没有旅行,没有与病人接触,没有吸烟,没有使用成瘾性药物,家里也没有养宠物。

体格检查:体温37.3°C,心率为90次/分,血压为/80mm汞柱,呼吸频率为14次/分,呼吸室内空气时的氧饱和度为97%。巩膜、皮肤黄染。心脏检查正常。双肺听诊清楚,叩诊清音。腹部柔软,没有内脏肿大或肿块。四肢正常,无水肿。意识清,定向力好,但她的手伸直时有轻微的扑翼样震颤。

患者的基本实验室检查值见表1。入院后不久,病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意识清楚,但变得焦躁不安,只对人有定向力。鉴于其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急性肝衰竭。

表1初始实验室检测结果

急性肝衰竭

问题1: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

A.肝生化检查结果急剧升高

B.以前存在肝脏疾病

C.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

D.脑病

E.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6周

急性肝衰竭的定义是肝功能急剧恶化、凝血功能障碍(INR≥1.5)、既往无肝病的患者出现脑病,且持续时间少于26周。以前存在肝脏史不符合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我们的病人符合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

病例追踪:转至重症监护室

病人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被转到重症监护室。动脉血气测量显示:

▲PH值7.88(参考范围是7.35-7.45)

▲PCOmmHg(36-46)

▲POmm汞柱(85-95)

▲HCO3-22mmol/l(22-26)

胸部x线显示肺野清晰。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没有脑水肿。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没有任何颅内积液。

血和尿培养是阴性的。血红蛋白水平保持稳定,没有出血迹象。开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治疗应激性溃疡,并经验性给予静脉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直到找出急性肝衰竭的原因。

急性肝衰竭的原因

问题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A.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B.病毒性肝炎

C.自身免疫性肝炎

D.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E.酒精性肝炎

在美国,药物所致肝损伤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原因,而在所有的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血清转氨酶水平通常升高到以上,而血清胆红素在早期仍保持正常。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和草药补品也与急性肝衰竭有关。我们的病人否认服用了草药补品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

急性病毒性肝炎可以解释该病人的情况。在美国,这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也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转氨酶水平可能超过U/L。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罕见原因,但应在鉴别诊断中加以考虑,尤其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年妇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U/L)。

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因为铜的胆汁排泄有遗传缺陷,导致这种疾病的患者肝脏和其他器官中的铜大量累积。Wilson病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在任何病人中都应该首先排除,特别是在40岁以下、不明原因的急性发作的肝、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酒精性肝炎通常见于长期大量饮用酒精的患者。因此,大多数酒精性肝炎患者会由于酒精的饮用而出现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从定义上看,这并不是急性肝衰竭的原因。此外,在有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中,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但小于lU/ml,而AST与谷草转氨酶(ALT)的比值通常超过2。

继续病例追踪:进一步检查

病人的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2。其他的检测结果:

表2血清学检查结果

▲自身免疫标志物包括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肝和肾小体抗体均为阴性:病人的免疫蛋白G(lgG)水平正常。

▲血清血浆铜蓝蛋白25mg/dl(正常参考范围:21-45)。

▲血清单体铜pg/dl(正常参考范围:8-12)。

▲腹部超声检查是正常的,肝实质正常,没有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

▲肝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肝内新生血管。

问题3:基于新的数据,下列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乙型肝炎是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原因

B.根据现有的数据还不能排除疱疹性肝炎

C.考虑到游离血清铜较高,最可能的疾病是Wilson病

D.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正常不足以排除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

病人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阴性,可以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之前进行过免疫接种。

疱疹性肝炎是一种比较罕见但很重要的急性肝衰竭的原因,因为如果患者没有早期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死亡率很高。发烧、转氨酶升高和白细胞减少在疱疹性肝炎中很常见。不到50%的疱疹性肝炎患者有疱疹。由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较高,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价值有限。诊断的金标准是病毒载量和/或肝组织活检病毒染色。病人的单纯疱疹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呈阴性,也不太符合疱疹性肝炎的诊断。

Wilson病是一种胆汁中排泄铜的能力受损导致肝细胞中的铜积累的遗传性疾病。随后,铜被释放到血液中,最终进入到尿液中。然而,在急性肝衰竭的患者中,无论其病因是什么,铜的排泄能力都是受损的。因此,血清游离铜和24小时尿中铜的水平并不是Wilson病继发急性肝衰竭的特异性检查。此外,角膜缘上铜沉积形成的Kayser-Fleischer环,在Wilson病的早期可能并不明显。

溶血在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很常见。由于AST存在于红细胞中,这导致了AST相对于ALT不成比例的升高。因此,AST与ALT的比值通常大于2.2,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6%。这两个比率同时存在可以使在急性肝衰竭的情况下确定Wilson病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

患有Wilson病的病人一般血浆铜蓝蛋白都较低。然而,由于它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Wilson病所致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血浆铜蓝蛋白可以正常或升高。因此,血浆铜蓝蛋白正常不足以排除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

继续病例追踪:确诊

进一步检查发现:

▲24小时尿排泄的铜是ug(参考值:<30)。

▲裂隙灯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没有Kayser-Fleischer环。

▲初步实验室检查结果(表1)中,碱性磷酸酶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为0.77。

▲AST/ALT比值为3.4。

最终,该病人的诊断是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

进一步的管理手段

铜在Wilson病的患者肝实质中积累是分散的。因此,在肝组织活检中铜染色定性检测有可能是假阴性的。肝组织中铜的定量测量是诊断Wilson病的金标准。然而,这种检查很耗费时间,而且在急性肝衰竭的情况下不能很快就进行。

对于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肝移植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有效的疗法。据报道,治疗性血浆置换是Wilson病继发的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前的一种成功的辅助治疗。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MohamadAH,AriG,AnthonyST,etal.Ataleoftwosisterswithliverdisease.ClevelandClinicJournalofMedicine.83(2):-.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z/138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