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护理 >> 中科大附一院医院胰腺肿瘤多学
中科大附一院(医院)黄强教授胰腺肿瘤MDT团队第13期病例讨论于-09-07如期举行。
胆胰外科:黄强、王成、胡元国、邵成送、王士堂教授;
影像科:CT室韦炜、李丹教授、磁共振室曾飞雁教授、B超室叶显俊教授;
肿瘤化疗科:王刚教授;
病理科:周杭成教授。
本次会议分二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由胆胰外科余安医生汇报了近期出院的11例胰腺手术患者,其中: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腔镜),5例胰体尾+脾切除术(3例腔镜,2例开腹)。病理包括:胰腺癌2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3例,
胆管下段癌1例。
病理科周杭成教授对患者术后的病理作了详细的分析,肿瘤化疗科王刚教授对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第二部分针对4例疑难病例,与会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现选取其中2例病例进行报道:
病例1
患者,女,52岁,系“中下腹痛半月”入院。半月前出现右中下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眼黄尿黄,医院完善检查提示腹盆腔积液,医院完善腹部CT提示:肝脏、脾脏包膜下及腹盆腔腹膜下多发结节样病变伴腹盆腔积液,倾向于转移瘤;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自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一般,大小便正常,体重轻度下降。辅助检查:ALT17,AST20,TB6.4,DB4.6,CA19-9>,CA↑。外院CT及B超提示:肝脏、脾脏包膜下及腹盆腔腹膜下多发结节样病变伴腹盆腔积液,倾向于转移瘤;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我院PET-CT提示:胰腺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可能性大,继发性腹盆腔积液。我院胰腺Eus-FNA:脱落细胞学:中-重度核异质细胞,组织病理:粘液柱状上皮,导管源性粘液性肿瘤不能除外。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胰体尾癌,腹盆腔腹膜转移待排,患者年轻,手术意愿强烈,现提交MDT讨论明确腹盆腔腹膜是否存在转移及有无手术指征。
B超室叶显俊主任:B超可见胰腺体尾部实性低回声占位,大小约53*31mm,伴腹盆腔积液,考虑胰腺癌,胰腺病灶Eus-FNA证实为胰腺恶性肿瘤,现PET-CT提示腹盆腔腹膜弥漫性增厚伴FDG增高,考虑腹膜转移可能,建议可行B超引导下腹膜穿刺进一步明确病理。
病理科周杭成主任:患者胰腺Eus-FNA:脱落细胞学:中-重度核异质细胞,组织病理:粘液柱状上皮,导管源性粘液性肿瘤不能除外,重新阅片后倾向胰腺腺癌。
CT室韦炜主任:患者外院CT可见胰腺尾部低密度病灶,大小约5*3cm,与脾动静脉分界不清,腹盆腔腹膜下多发强化软组织结节灶,广泛性增厚,相应腹盆腔可见液体密度影,结合超声内镜胰腺穿刺诊断考虑胰腺癌伴腹盆腔多发转移。
MRI曾飞雁主任:我院增强MRI可见胰腺尾部可见一稍长T1、等T2信号病灶,边界欠清,范围约4.1cm×2.1cm,病灶后缘可见少许短T1、长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延迟强化,脾动静脉局部受侵。狭窄,胰尾局部胆管扩张。邻近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短径约1.2cm,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腹盆腔腹膜多发结节灶,腹腔可见长T2液性信号。诊断考虑考虑胰腺癌伴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腹腔积液,腹膜转移。
肿瘤化疗科王刚主任: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胰腺癌明确,腹盆腔多发转移可能,考虑晚期胰腺癌,建议化疗。
胆胰外科黄强、王成、胡元国、邵成送、王士堂主任:患者系腹痛疼痛不适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胰体尾占位,腹盆腔腹膜广泛增厚及结节灶伴腹腔积液,CA19-9大于,胰腺病灶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中-重度核异质细胞。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胰腺癌伴腹盆腔多发转移,患者晚期胰腺癌,外科无手术指征,建议B超引导下腹膜穿刺进一步明确病理后转肿瘤化疗科治疗。
MDT讨论意见: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胰腺癌伴腹盆腔多发转移,外科无手术指征,建议B超引导下腹膜穿刺进一步明确病理后转肿瘤化疗科治疗。
病例2
患者,男,73岁,系“体检发现胰腺体尾部占位1周”。患者1周前外院体检发现胰体尾占位,无畏寒发热、眼黄尿黄、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等。近期患者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辅助检查:CA19-9、CA50、CA、AFP及IgG4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提示:胰尾部低回声,Ca可能。增强CT提示:.胰体部后缘富血供占位,胰腺来源神经内分泌肿瘤不除外伴周围多发淋巴结,动脉期肝右叶异常强化灶。增强MRI提示:胰腺体部后缘占位伴周围多发淋巴结、脾静脉受压,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淋巴瘤待排。肝右后叶下段异常强化灶,转移待排,请结合临床。患者目前诊断胰体尾占位,神经内分泌可能,肝转移灶待排。现提交MDT讨论。
B超室叶显俊主任:建议行肝脏及胰腺的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肝脏有无病变,必要时穿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CT室韦炜主任:CT提示胰腺体部后缘见团块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清晰、边缘稍分叶,大小约43mm×28mm,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小片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可见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性强化,延迟期病变内更低密度区明显强化;胰腺体部受推压腺前上移位,二者分界不清,病变周围见多发淋巴结,边清,密度均匀,中度以上持续性强化,较大者短径约11mm。肝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界清,大者大小约11mm×9mm,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动脉期肝右后叶下段见一明显强化结节影,边界清晰,直径约9mm,静脉期及平衡期呈等密度。综上描述,因胰腺体尾部病灶伴周围淋巴结增大明显,倾向胰腺癌可能性大,神经内分泌肿瘤待排,右肝后叶病灶考虑异常强化灶。
MRI曾飞雁主任:胰腺体部后缘见团块状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尚清,部大小约3.7cm×3.1cm,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显示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延迟期进一步减低,呈低信号影,其内见小片状高信号影,周围见强化包膜;病变前缘分与胰腺实质分界不清,后缘紧贴脾静脉,致脾静脉稍受压变窄。病变周围见数枚淋巴结影,较大的短径约1.0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肝脏形态及大小尚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内可见多发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较大者直径约1.0cm,压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各期示上述病灶无强化。动脉早期肝右后叶下段见结节状明显强化影,边界清楚,动脉晚期强化稍减退,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直径约0.9cm。综上描述,胰腺病灶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胰腺癌或淋巴瘤待排,肝右后叶下段异常强化灶,转移待排。
肿瘤化疗科王刚主任: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目前考虑胰体尾占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肝转移待排,建议超声内镜或B超引导下穿刺进一步明确病理。
胆胰外科王成、胡元国、邵成送、王士堂主任: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目前考虑胰体尾占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肝转移待排,建议超声内镜或B超引导下穿刺进一步明确病理。
胆胰外科黄强主任:患者系“体检发现胰体尾部占位”入院;增强CT、增强MRI、B超可见胰尾部病灶伴周围多发淋巴结,病灶强化明显,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同时肝右叶可疑病灶,CT提示异常强化,MRI怀疑转移;查肿瘤标志物CA19-9及IgG4正常。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目前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肝转移待排。目前首要重点是要明确肝脏是否存在病灶及病灶的性质,建议行PET-CT及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肝脏有无病灶,如有病灶,建议行B超或CT引导下的肝脏病灶穿刺活检。其次是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如肝脏无明显病灶,建议直接手术探查。如肝脏有病灶,依据穿刺病理结果,若病理是恶性肿瘤,目前暂无手术指征,建议转化治疗后再次评估;如穿刺病理结果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建议一期行胰腺原发灶的切除+肝脏转移灶切除,后期根据病理分级综合治疗。
MDT讨论意见: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目前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肝转移待排。建议行PET-CT及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肝脏有无病灶,如有病灶,建议行B超或CT引导下的肝脏病灶穿刺活检。如肝脏无明显病灶,建议直接手术探查。如肝脏有病灶,依据穿刺病理结果,若病理是恶性肿瘤,目前暂无手术指征,建议转化治疗后再次评估;如穿刺病理结果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建议一期行胰腺原发灶的切除+肝脏转移灶切除,后期根据病理分级综合治疗。
中科大附一院胰腺肿瘤MDT团队
欢迎各位同道指导交流学习
*所有材料及病例、图片和讨论相关内容均为学术交流内部使用。
朱成林/文,黄强/审核,谢放/版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