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1、病兔常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腹围增大,体重变轻,急剧消瘦。2、眼、鼻分泌物增多,个别嘴角有青色液体流出,耳、鼻及腹下皮肤发青。

3、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

4、体温正常或降低,四肢冰凉,磨牙,贫血,下痢。

5、病兔前期排出细小、表面包裹白色粘膜并有腥臭的粪便;后期3~4天排带胶冻样淡黄色黏液和一些两头尖的干粪,随之出现水泻;7天左右死亡。

6、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肛门周围常被粪便玷污,夏季被粪便玷污的臀部蝇蛆孳生,造成臀部腐烂。

7、死前尖叫,角弓反张,多因极度衰竭死亡或脱水死亡,死亡率高,病程数日至数周不等。初步诊断为兔大肠杆菌感染。

剖检病变

 

1、心脏、肺正常;

2、胃膨大,胃内充满食物,胃底糜烂;

3、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充满粘液胶样粪便,肠壁血管、肠系膜普遍呈树枝状充血,并有出血点;

4、十二指肠扩张,肠壁肥厚,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

5、大肠:前段内充满大量糊状粪便和气体,后段被干软的粪便阻塞;

6、盲肠:慢性过程中盲肠粘膜上有许多小而硬的白色结节;

7、肝脏微肿、淤血,胆囊粘膜发炎,胆管扩张肿胀且充满浓稠胆汁。8、多数兔有腹水,膀胱充盈。初步诊断为兔球虫感染。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认需经过实验室检验。大肠杆菌经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敏实验、动物试验而确诊。球虫诊断采用粪便漂浮去。

1、分离培养

无菌取典型死亡兔的结肠、盲肠内容物,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形成了一种圆形凸起、光滑、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直径2毫米左右、中央凹的粉红色菌落。

分别将这两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取出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两种培养基上培养出的细菌形态一致。

2、生化试验

取纯菌落接种于微量生化管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如下:葡萄糖、乳糖、山梨醇、阿拉伯糖、麦芽糖、果糖等均为阳性;MR、吲哚试验为阳性;硫化氢、尿素酶、肌醇阴性;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阴性。

3、药敏实验

采用K-B法,取纯菌落做药敏实验,结果: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氟哌酸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不敏感。

4、动物试验:

选取2只小白鼠和2只45天未经兔疫的健康幼兔,每只皮下注射该菌24小时的肉汤培养物0.5毫升,注射后24小时内小白鼠死亡,48小时仔兔死亡,从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与培养物内细菌一致的病菌。

5、兔球虫诊断—漂浮法:

(1)取10克新鲜兔粪便置于毫升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饱和盐水,用玻璃棒将粪球捣成糊状,再加饱和盐水至亳升混匀。用金属筛或四层纱布过滤,把粪渣去除,将滤液静置30~40分钟,用小铁丝圈平着接触不同液面,沾取一层水膜,抖落至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镜下检查,可观察到球虫卵囊。

(2)或把盲肠粘膜上小而硬的白色结节直接切片,可见球虫卵囊各发育阶段。

预防

1、加强饲养和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兔舍要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外来非疫区的参观者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消毒。

(2)对外地引进的兔应隔离观察3~4周,多次检查没有球虫卵、大肠杆菌方可转入兔场合养。

(3)做好兔舍和笼具消毒:

产箱、垫草、食槽要及时清洗、消毒、曝晒;

转群前后和出售后要及时对空笼进行火焰消毒;

及时清扫,打扫的兔粪须堆积发酵,防止病源扩散;

大群体进行空气喷雾消毒,每天开关排风扇,加强空气流通;

(4)舍内保持干燥、卫生,严防鼠、蝇、蚊及其他动物进兔舍;

(5)避免带虫母兔感染仔兔,实行早期断奶,哺乳前应用酒精擦净母兔乳房。

(6)青绿饲料要洗净再喂;对断奶前后仔兔的饲料必须逐步更换,不能骤然改变。

  

2、预防球虫病

可在1~3月龄幼兔的饲料中添加药物,如磺胺二甲嘧啶、克球粉、复方敌菌净等抗球虫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3、预防大肠杆菌

可用新霉素、恩诺沙星、等进行短期预防,目前我们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有益牧畜宝等进行预防。

治疗

 

1、兔大肠杆菌

目前治疗兔大肠杆菌病的的药物很多,但是过去使用的庆大霉素、氟哌酸、土霉素等效果很好,但是现在效果不如人意。

肌肉注射:(过去治疗)

氟哌酸2~4毫升/只,每天两次,连用3天;

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天两次,连用3天;

链霉素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2~3次/天,连用3天;

乙酰甲喹(痢菌净)肌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毫克,2次/天,连用3天;

内服:(过去治疗)

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2~3次/天;

现在我们很多兔场使用了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同时配合一些如益牧畜宝、板青颗粒等有益菌及中药使用效果更好。

2、兔球虫病:(可采取下列药物中的一种治疗或联合治疗)

磺胺氯吡嗪钠混饮:50克药兑50千克水,连用3天,停药2天后以50克药兑千克水,再用3天。

盐酸氨丙嗪混饮:25克药兑千克水,连用一周。

严重病兔:可口服

复方敌菌净:每千克体重25毫克,也可选其他药物治疗,如:磺胺二甲嘧啶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醋预混剂混饲,每千克饲料添加50克,连用一周。

氯羟吡啶预混剂(含氯羟吡啶25%):混饲,每千克饲料添加80克,首次量加倍。

楝枣树叶:洗净晾干,每只兔每天~克。

  

※⑻配合治疗:益牧畜宝克拌料斤,喂7-10天。最好全程饲喂进行防控。

诊治体会

兔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发病快,死亡率高。仔兔主要是通过吃入母兔乳房上玷污的卵囊、大肠杆菌而感染,幼兔主要是通过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尤以2~3月龄内幼兔多发,2月龄最重,因为2~3月龄的幼兔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其感染率可达%,死亡率可达80%。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体重可减少12%~40%,个别生长停滞。

温暖潮湿季节多发,华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8月最为严重。晴雨交替、饲料骤变或单一可促进本病的暴发。

此外饲养人员、工具、鼠和蝇类昆虫均可机械地传播本病。成年兔多为带虫者,时常下痢,粪便检查无虫卵。

  根据临床经验,对兔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应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治疗本病时应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同时还应注意抗球虫药的合理应用:      一是合理选用不同作用峰期的药物。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多作为治疗药应用(尼卡巴嗪、妥曲珠利、磺胺氯吡嗪钠)。    二是为减少球虫产生耐药性,应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方法。在同一个饲养期内合用两种以上抗球虫药,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既可延缓耐虫株的产生,又可增强药效和减少用量。如氯羟吡啶与苯甲氧喹啉合用。    三是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患兔通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但是饮欲正常,因而通过饮水给药可使患兔获得足够的药物剂量,而且混饮给药比混料更方便。   四是选择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应了解饲料中已添加的抗球虫药物添加剂品种,以免治疗用药时重复使用同一品种药物,造成药物中毒。

  五是注意配伍禁忌。如莫能霉素、盐霉素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否则会造成兔生长发育受阻,甚至中毒死亡。

六是为保障动物性食品消费者健康,应严格根据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认真监控抗球虫药残留,并遵守《中国兽药典》(0年版)关于抗球虫药休药期的规定。

发布兔子信息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zl/137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