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

主诉:上腹部不适1月余,发现胰腺占位1天。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主,为隐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胸闷气促、血便及血尿等症状。未行特殊治疗,腹痛症状无缓解。今来我院就诊,行CT提示:胰腺占位。门诊以「胰腺占位」收入院。病程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MR平扫:

MR增强:

结果: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ofpancreas,IPMN)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过量分泌黏液、肿大的乳头、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囊状扩张为特征的胰腺原发性囊性肿瘤。

病理学特点:

IPMN衬覆扁平上皮或形成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乳头大小不等,可呈单纯乳头、绒毛状乳头或复杂乳头。病变可单灶、多灶或弥漫生长。根据结构和细胞异型增生的程度,非浸润性IPMN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型增生。

轻度异型增生表现为被覆单层上皮细胞,细胞核小,极向一致,核分裂罕见。

中度异型增生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拥挤、复层化,极向消失,形成有纤维轴心的乳头。

重度异型增生表现为上皮细胞极向消失、多形性,细胞核复层,染色质增粗,乳头形成不规则分支,或形成筛状结构,核分裂象多见。

免疫表型:

IPMN瘤细胞大多表达CK和CEA。根据乳头结构及肿瘤性上皮细胞的分化方向,IPMN可分为胃型、肠型、胆胰管型及嗜酸细胞型。

胃型被覆高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丰富浅染,富于黏液,细胞核极向一致,位于基底,类似胃小凹上皮。

肠型形成长乳头,乳头被覆假复层高柱状上皮,胞浆嗜碱性,尖部有多少不等的黏液,细胞核雪茄样,类似结肠绒毛状腺瘤。

胆胰管型最少见,被覆立方形上皮细胞,胞浆中度双嗜性,黏液较少,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核仁明显。

嗜酸细胞型通常为树枝状复杂增生的纤细乳头,乳头被覆2~5层嗜酸性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而圆,形态一致,有一个明显的偏心核仁。

MUC5AC是胃表面黏液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正常胰腺导管上皮不表达,胃型IPMN中MUC5AC呈阳性表达,MUC1和MUC2阴性。MUC2主要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正常胰腺导管上皮呈阴性,MUC2阳性提示为肠型IPMN。

MUC1在胰腺泡心细胞、闰管、小叶内及小叶间导管上皮表达,MUC1阳性提示胆胰管上皮细胞分化,在IPMN中仅有胆胰管型呈阳性表达。嗜酸细胞型同时表达MUC6和MUC5AC,大部分不表达MUC2和CDX2。

分类:

根据Sugiyama等分型标准,将胰腺IPMN分为:

主胰管型,肿瘤主要位于主胰管内,仅有主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

分支胰管型,分支胰管明显扩张,形成胰腺内囊性病灶。

混合型,出现主胰管扩张和囊状肿瘤样改变,扩张的分支胰管与扩张或正常管径的主胰管相通。

临床表现:

胰腺IPMN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3:2,发病高峰年龄为60~70岁。多数患者起病隐袭,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血糖升高、脂肪泻、消瘦、黄疸等。主胰管型和混合型胰管型IPMN比分支胰管型IPMN更容易发生AP/ARP。

MR表现:

主胰管型IPMN的MR主要特点:主胰管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是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这主要和IPMN分泌黏蛋白并刺激胰管扩张有关。扩张胰管内出现壁结节也是IPMN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分支型IPMN的MR主要特点:分支胰管型IPMN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葡萄串样改变,并通过囊颈或管道与主胰管相通。

混合型IPMN的MR主要特点:同时出现主胰管及单支或多支分支胰管扩张,主胰管多为中度至明显扩张,多伴随有胰腺不同程度的萎缩,扩张的主胰管内可见附壁结节。

IPMN出现以下征象时提示恶变的可能:

胆总管扩张提示恶性可能。

分支胰管型相对于主胰管型和混合型恶性比例较低。

病灶或壁结节越大,胰管扩张越宽,提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发生于胰头或钩突部的IPMN通常提示恶性或侵袭性,而发生于胰腺体尾部的IPMN通常提示良性。

十二指肠扩张及软组织肿块均提示恶性或侵袭性IPMN,此外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是恶性或侵袭性IPMN的间接征象。

CA19-9升高在诊断恶性IPMN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诊过程中肿瘤突然增大也应高度警惕恶变的可能。

鉴别诊断:

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50~60岁女性多见,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但以胰头区多见。微囊型由多发小囊构成,呈蜂窝或海绵状,但与胰管间无交通,胆总管及胰管可受压、移位、被包绕及梗阻,部分肿瘤中心可见星芒状瘢痕伴钙化。大囊型表现为分叶状囊性病变,囊与胰管不相通,胰管不扩张。

黏液性囊腺瘤(癌):多见于40~60岁女性,以体尾部多见。一般肿瘤较大,表现为囊性病变伴分隔和壁结节,是否与主胰管相通是其主要鉴别点。

胰腺癌:坏死囊变区位于病灶中央,囊变区密度(信号)不均,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和边缘强化为主,「双管征」的出现、病灶周围侵袭、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等强烈提示胰腺癌。

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刻获取相应文章影像征象动图解剖血管压迫

肺绒癌腹内疝

脊髓肿瘤卵巢肿瘤

大气道肿瘤及肿瘤样变

肺囊性变踝关节MRI

影像技术、影像诊断专业

消化道造影良性纤维性肿瘤

肝囊变

胸片

Poland综合征骨脓肿

腕创伤

关节软骨创伤

骨肿瘤空洞

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肿瘤节细胞瘤

GPA

胃间质瘤先天下腔静脉畸形ABC作者

xiao79bing编辑

小雪球责任编辑

晓倩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投稿转载

penglong_medical

hot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yy/120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