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的出现让许多原本无法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病人获得了新希望。

介入的主要治疗手段,用通俗的语言可概括为:“灌、堵、通、消、取”。

一.“灌”,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肿瘤

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医生从患者体外将一根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将等于或小于静脉用药量的化疗药物灌注在肿瘤病灶内,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经过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杀伤作用,实现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目的。同时降低机体其他部位的组织细胞受到的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肝癌药物灌注(TAI)

术前

术后12周

术后24周喉癌灌注

二.“堵”,切断“粮草”,“饿死”肿瘤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供血血管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一旦堵塞其供血动脉,肿瘤失去了营养及氧气供给就会死亡。通过导管进入肿瘤的营养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栓塞剂,栓塞供养肿瘤的动脉,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来源,这种方法与灌注化疗同时进行,两者协同作用可使肿瘤灭活,失去营养供给被“饿死”。

肝癌介入栓塞(TAE)术前

三.“通”,使因病灶引起的腔道狭窄再通畅

人体内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管、血管等,这些部位长了肿瘤后,往往会导致堵塞或压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食管癌会引起食管狭窄导致进食困难、胆管癌、胃癌、胰腺癌会堵塞、压迫胆管,引起黄疸等、气管受压引起呼吸困难、肺癌、纵隔淋巴瘤等压迫上腔静脉血管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肿,兼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介入治疗是通过置入球囊将受压迫的管道扩张或放置支架将管壁撑起来,可使管道变得通畅,迅速缓解腔道狭窄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

食管癌胆道支架

四.“消”,内部“爆破”,粉碎肿瘤

即经皮穿刺消融肿瘤。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治疗器械经皮穿刺精确定位在肿瘤上,通过化学或物理性的手段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常用的方式有:经皮无水酒精消融、经皮植入放射性粒子、经皮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纳米刀消融、氩氦刀冷冻手术系统等。

椎体骨转移,粒子植入鼻咽癌,粒子植入颈椎骨转移,粒子植入之前,术后

五.“取”,最小创伤获取病例标本

通过介入手段,在超声、CT引导下,切割活检针经皮精确穿刺到达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体表创面为针眼大小。还可以对各个部位脓肿或囊肿进行穿刺抽吸引流,影像导引下穿刺进入病灶腔内,进行囊(脓)液抽吸,在注入灭活剂或抗生素冲洗,如对胆管胆汁淤积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等。

更多精彩康复案例:

脑部肿瘤明明已经手术切除了,为什么还会复发?

动脉微创介入+腹腔灌注治疗肿瘤得民心,患者感恩送锦旗......

肿瘤复发后,他是如何创造又一个奇迹?

咨询专家

传递爱心,让更多肿瘤患者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yy/118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