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先天性胆管扩张专科治疗医院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病因 >> 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晋院士风采窦科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真正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就必须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我们将陆续刊载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和大家一起走近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拼搏的幕后英雄们。
窦科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窦科峰,男,汉族,年2月出生,年12月入伍,专业技术二级,现任空军医院(医院)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肝胆与“共”
他攻克了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肝血管、胆管重建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
他提出了多器官联合移植“优先、序贯、共存”三原则,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联合移植,实现了患者长期健康存活。
他完成了国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移植临床前试验,成功开展国际首例PERV敲除的多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心和肾移植,创造了受体存活世界纪录。
他在国际上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术,克服了原位辅助性肝移植需切除患者部分病肝而面临的创伤大、移植空间小、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
47年如一日,他在医学海洋执着探索。他,就是空军医院(医院)肝胆外科教授窦科峰。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院士增选名单,窦科峰荣登榜单。世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位肝胆病治疗研究的“领路人”。
窦科峰教授(前)在带教
历练
部队三年影响一生
“我一直认为,在基层部队的三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也是我获益最深的经历之一。”回忆起在部队的经历,65岁的窦科峰感慨万千。
窦科峰原本是部队中的一名普通战士。年,他从乾县参军,经新兵连集训后被分到山西省阳高县。阳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寒冬腊月,当地最低气温有时低至零下30摄氏度,并且沙尘漫天飞,每一个分到此地的战士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部队,站岗、挖煤、训军犬等各种训练项目成了窦科峰生活的日常。冬夜站完岗,帽子和眉毛上全都是厚厚的霜。生活上,每天三顿饭有两顿是粗粮,只有到了周末才能过上一天能吃到两顿细粮的日子。
就这样,在阳高县的三年,磨砺出了窦科峰钢铁般的意志。入伍第二年,窦科峰表现突出,荣立所在部队唯一的一个三等功。
“部队条件艰苦,但现在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一次,部队进行野营拉练,当时我因为年龄小,留下来负责训军犬,结果还被军犬咬伤了,至今还有很明显的疤痕。”窦科峰笑着举起留有疤痕的手。
部队生活虽单调、艰苦,窦科峰却在这里锻造出了一把开启医学大门的“金钥匙”。因表现出色,年,窦科峰被特招进入第四军医大学护校学习护理专业。
“实际上,我本身非常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因为我父亲当时在永寿县的医药门市部工作,他既卖药,也能给病人看病。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回到村里,就会有很多人找来看病。所以到了部队,我就想当卫生员,但一直没当成。没想到最后有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与医学结缘!”窦科峰笑着说。从窦科峰的笑声中,记者依然能感受到他当初的激动。
窦科峰教授(前)在指导学生
勤奋
开启追梦医学之路
“到了学校,当时我就感叹,有这么好的条件,真应该好好学习。”窦科峰说。于是,他开始了对医学如痴如醉的探索。
窦科峰在当兵之前只有6年的上学经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于是,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那时候,除了上课和睡觉,剩下的时间,窦科峰基本都在图书馆度过。他一直觉得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相对较差的基础。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通过刻苦学习,窦科峰顺利毕业并成为医院的一名男护士。
“护理我会,要是临床也懂,那处理起业务来不就更精通了吗?”在医院工作后不久,由于受到前辈熏陶,窦科峰便萌生出向临床方向发展的愿望。
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窦科峰的理想变成现实。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窦科峰以优异成绩取得了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出于对医学的热爱,在校期间,窦科峰全然沉浸在自我提升中,尽情享受知识的滋养。
“相对于天赋,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努力更重要。在大学期间,我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当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见到我就会说,‘你又来了’。”回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窦科峰感慨地说。
本科毕业后,窦科峰与医院“再续前缘”,成了普通外科的一名临床医生。在科室,窦科峰异常用心。从最基本的对每个部位的消毒、铺单,到手术的操作,他都会将经验记录到小本本上,之后每一次手术前都要温习。
不仅如此,当时,窦科峰白天在科室上班,晚上下班后就和两个同事骑着自行车直奔新城广场学英语,风雨无阻。因为作为一名医生,如果要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必须学好英语。同时,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年至年,窦科峰先后获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年至年,窦科医院外科研修,系统掌握了肝脏肿瘤、肝脏移植及胆道肿瘤等国际前沿领域知识。研修回来,除了几件换洗衣物,窦科峰行李箱里装满了学习书籍,书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学习的心得体会。
知识的累积和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让窦科峰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他不到35岁取得副高级职称,不到37岁取得正高级职称,41岁担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从医47年来,窦科峰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主刀及指导完成各类移植、肝胆胰疑难复杂手术近万例,在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我国器官移植及普通外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窦科峰教授(前中)与科室专家教授
执着
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我对自己有个要求: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我这几十年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不会被周围的一些东西所影响。”窦科峰说。
在窦科峰看来,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许没有什么风险,也不需要太多付出,但这样永远都不能攀登医学的高峰。要占领制高点,就要另辟蹊径,披荆斩棘,敢为人先。这就有了由医院肝胆外科培育的9项国内外首创技术。
年,10岁的女孩小琴(化名)被查出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复发性胆管炎,并出现肝硬变。要挽救这个女孩的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肝移植手术。我国的全肝移植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而活体肝移植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可以做的只能是在每一个环节上精益求精。
“为确保供肝成活,缩短术中供肝在体外的停留时间,我们做了3个多月的准备,其中包括将每一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精确计算。”窦科峰说。3个多月的时间里,窦科峰不分昼夜,把每天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在小本本上,一项项解决。
年6月30日,小琴和父亲分别被推进两个手术间,受体和供体两台手术同时展开。窦科峰等专家教授携手,将她的克病肝全部切除,同时切取其父亲全肝的1/4,精心修整后植入她的体内。“当时小姑娘因为肝内胆管扩张症长期发烧,专程从河南来到医院。窦教授把小姑娘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来看待,手术后一周都没有回家,吃住在办公室,时刻观察病情变化。”肝胆外科王德盛教授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作为我国首例成功的活体部分肝移植手术完成者,窦科峰没有停止攀登国际学术高峰的脚步,之后又成功开展国内首例血型不同原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世界首例脾窝异位辅助性活体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亚洲首例心肝肾一期联合移植、世界首例劈裂式“两人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等高精尖手术,用一个个国际或国内首例见证着他攀登医学高峰的足迹。
年6月7日,奇迹在医院诞生。窦科峰带领团队与多学科专家携手,实施国内首例转基因猪—猴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手术实验,移植肝脏和受体猴存活14天,一举打破此种高难度移植手术动物术后存活9天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以猪为供体的异种肝脏移植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免疫排斥、凝血紊乱、炎性损伤等异种肝脏移植医学难题,窦科峰团队研究制定出新的免疫抑制策略,并展开交叉学科合作,最终迎来新突破。年6月28日,窦科峰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将使用PERV敲除的13个基因修饰猪作为供体,成功将一只猪的肝心肾分别移植给3只恒河猴受体,肝移植受体猴存活26天,再创世界最长纪录。
“自年当上主任后,窦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仅休了一次年假。还是去年强制要求有休假率,他才勉强去疗养了一次。”科室的工作人员说。
年6月,医院肝胆外科的窦科峰教授(左二)与陶开山主任(右一)等专家开展多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肝、心和肾器官移植,肝移植受体猴存活26天,创世界最长存活纪录。
坚守
践行医者使命初心
走进医院肝胆外科,墙面上大写的“肝胆相照”四个字正是窦科峰一直所追求崇尚的。“肝胆相照”不仅鼓舞科室内部人员团结一心,还强调医患之间的和谐温暖。
窦科峰说:“做一名让患者喜欢和信赖的好医生其实没什么诀窍,就是要始终将患者放在心中,多想想为他们还能做些什么?”穿上白大褂,病房内外,窦科峰有一个习惯:只要不出差,坚持下科查房,查看患者检查指标,询问愈合情况,倾听主诉……这一坚持就是47年。
术后管理对于肝移植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在窦科峰的倡议下,肝胆外科建立了肝移植患者群,余名术后患者相继融入这个大家庭,8名主治医生轮流担当群主,解答疑难、指导用药、开展心理辅导。这样的举措已持续10余年。
此外,窦科峰还组织成立肝友会,每年邀请肝移植术后患者一起交流探讨,讲述最新康复理念。这份医患间的真诚温暖,给了术后重生的患者更多信心与鼓励。
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窦科峰一直致力于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使更多偏远贫困地区患者受益。近10年来,医院肝胆外科多次举办全国、全军、省级培训班,累计上万名专科医师参会,10批次专家团队到海岛、上高原、下乡村,医院,余名进修医生从医院肝胆外科带回学科新理念,为当地百姓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师者,窦科峰倾心教书育人,希望可以为医学事业和专科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造福更多患者。他先后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87人、硕士研究生人,学生中约80%晋升高级职称,约60%成长为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其中不乏“优青”“长江青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优博”“优硕”获得者等拔尖人才。窦科峰也因此荣获空军军医大学教学终身成就奖。“窦教授笃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格言,珍惜人才,也善于培养人才。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从医几十年的心得总结倾囊相授,并结合科室规划选拔培养人才,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大家尽快成才。”医院肝胆外科陶开山主任回忆起成长阶段恩师的提携时说道。
?END
来源:陕西日报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fvmzw.com//mjccwh/14957.html